变色温度区间设定:
可供应温度区间从-15℃到70℃。可因各种产品应用之需求不同,而设定不同之温度区间,一般变色温度设定区间从2℃到10℃,色浓度从低温至高温逐渐递减,直到接近透明。
例:05C8T表示颜色从5℃开始递减,到8℃变化完成。
适合冷饮食品使用
例:029C33T表示颜色从29℃开始递减,到33℃变化完成。
感温变色粉免费试用
变色温度区间设定:
可供应温度区间从-15℃到70℃。可因各种产品应用之需求不同,而设定不同之温度区间,一般变色温度设定区间从2℃到10℃,色浓度从低温至高温逐渐递减,直到接近透明。

例:05C8T表示颜色从5℃开始递减,到8℃变化完成。
适合冷饮食品使用
例:029C33T表示颜色从29℃开始递减,到33℃变化完成。
适合人体接触使用
例:036C45T表示颜色从36℃开始递减,到45℃变化完成。
适合热饮食品标示使用
感温变色产品的型态和特性:
感温变色产品粉产品的粒径1~10μm,耐温温度为230℃,同时有很好的耐溶剂性和分散性。
感温变色水乳剂产品的粒径1~6μm,是一种含有微胶的水性分散液,固含量约48%,可以应用在水性的网版印刷、涂料、油墨、染色等。
感温变色的共享级塑料色母粒含有约12~18%的微胶,不同色系材料的色彩强度稍有不同使用比例,使用在塑料射出、押出产品。

色母料:
在大批量生产时可先将变色颜料加入聚乙烯蜡或聚苯乙烯蜡中制成颜料含量为10%的色母料,然后再与塑料粒子混合使用。这样可使变色颜料分散的更均匀。色母料的制备方法可参考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
5、温度:
加工温度应控制在200℃以下,不要超过230℃,并尽量减少物料的受热时间。(高温,长时间加热将损害颜料的变色性能)。


感温变色颜料在油墨和涂料中的应用:
1.连接料(树脂)的选择:
1-1.连接料(树脂)黏度和固含量对色浓度和表面光泽的影响:
调墨油中树脂。由于变色油墨的选择对热敏变色油墨的色浓度和表面光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一影响对黑色墨更加显著中颜料的含量远高于普通油墨,如果用普通油墨的树脂调制变色油墨会导致油墨因黏度过高而无法使用。因此,调墨时只能减少树脂用量而增加溶剂的用量,以使油墨黏度降低。这样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当印品的墨层干燥后,由于树脂含量很少,不足以填平颜料之间的空隙,使得墨层表面凹凸不平没有光泽,从而对光线形成漫反射。所以墨层表观色浓度低而灰度高。对于黑墨来说,显得灰而不黑。(如果将此印品表面再罩印一层透明光油,可以明显感觉黑度提高)因此,热敏变色油墨的调制必须使用高含固量低黏度(低聚合度或低分子量)的树脂,这样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温变油墨由四部分组成,其中包括提供色彩的温变颜料,成膜的树脂连结料,还有溶剂和添加剂助剂等。要做好用好,就必须从始至终对影响温变油墨印刷效果的因素比较了解,对温变油墨从组成到制作工艺、印刷方式综合起来,有一个统一的协调控制。要认识到可逆性的温变颜料是温变功能的决定性因素,它关系到温变油墨的稳定性、变色温度的高低、变色的快慢和灵敏程度(变色时温差区间的大小,变色效果是否明显),即认识到选择颜料的至关重要性,同时也要看到同一种颜料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会有不同的印刷温变效果,做好其它影响因素的控制。目前很可惜的是,可逆性温变颜料的着色强度通常都比较低,而且本身结构承受外界条件影响变化大。这样就不能只看表面色泽,而应选择有较好承受外界光照、水汽侵蚀、抵抗高温破坏影响的温变颜料。忽略这一点,往往会发生色泽暗淡衰退甚至完全褪色的情形。

选用树指和助剂时,应从适应包装印刷方式考虑,达到着色深浅不同的设计目标,选择附着良好,展色包覆颜料性能强,物化性质稳定的材料。在正常情况下,温变色的温度随着树数量的增加一般会有所升高。对于一个凹印温度油墨的配比而言,如果树脂过量,自然会使颜料的比例降低,要么降低体系中溶剂的比例,使体系的粘度升高,结果印刷的适应性变坏。
溶剂原本是为了溶解树脂,浸润承印物表面,调节挥发快慢、油墨粘度适于印刷速度而选用的,但在这时必须顾及到温变颜料的结构经受不住报性溶剂,如y醇 、异b醇、y酯等溶剂的腐蚀,故不要选这类溶剂制作和贮存,否则,在使用和贮存期间,温变颜料的结构和温变功能将受到破坏,但如果是随配随用,效果会好一些。不适当的溶剂对温变颜料油墨的影响由图1可示:A表示含酯醇的溶剂在放置几天后温变油墨刮样色泽浅淡;B表示当天配制的温变油墨(同样颜料浓度)刮样色泽鲜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