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是我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在留存下来的完整古建筑越来越少了,但人们仍会尽力去保护甚至重建这些古建筑,这也是为什么仿古建筑会越来越多。在我们的建筑文化中,有一种叫做“斗拱”的结构建筑被频繁提及,就连世博会中的馆也是以此为灵感打造。
在解释“斗拱”之前,不得不先提到“榫卯”的概念。榫卯,顾名思义,由“榫”和“卯”两个构件组成,是我国传统的木结构连接方式
古建筑斗拱
建筑文化是我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在留存下来的完整古建筑越来越少了,但人们仍会尽力去保护甚至重建这些古建筑,这也是为什么仿古建筑会越来越多。在我们的建筑文化中,有一种叫做“斗拱”的结构建筑被频繁提及,就连世博会中的馆也是以此为灵感打造。
在解释“斗拱”之前,不得不先提到“榫卯”的概念。榫卯,顾名思义,由“榫”和“卯”两个构件组成,是我国传统的木结构连接方式,凸出为“榫”、凹进为“卯”,采用凹凸结合的方式,不需要一颗钉子,也可以形成相当稳固的结构体系,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在参观古迹时,您是否会有这样的疑问:屋顶下一层一层的结构是什么啊?这个结构,其实就是传说中的斗拱。斗拱,作为古建筑中吸引人的神秘结构,到底有什么玄机?
斗拱位于屋顶和立柱之间,起到将房檐的重量传递到立柱的作用。重要的或是纪念性的建筑,大都有斗拱存在。
在建筑物的部位关系上,斗拱有三种不同的位置:一是在柱之上,二是在柱间额枋之上,三是在屋角,根据清代《工程做法则例》的命名,这三种分别叫柱头科、平身科和角科。
斗拱是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早的斗拱实物是战国时期中山国出土的四龙四凤铜方案。斗拱的发展至唐代日渐成熟,此后的历代都对其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一般来说,斗拱常出现于那些具有纪念价值或非常重要的建筑物之上。

斗拱在造型上还有统一协调之美。各构件截面形状统一,均为方形或者矩形;侧立面外形统一,均犹如倒立的三角形;斗拱位置统一,均位于柱顶之上、屋檐之下,这种统一性在视觉上给人以抽象的整体之美。斗拱整体与上部倾斜的屋檐、下部垂直的柱子形成过渡,既能反映屋架简洁明确的特征,又可体现斗拱自身优美的造型。不仅具有建筑之美,紫禁城斗拱运用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力学智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