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各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春晖蔬菜等农民合作组织,新增冷库1个,创建“三品一标”3个。鼓励发展农家乐、民俗村、休闲农庄,改善种养条件,发展休闲农业。积极举办乡村公共文化活动。在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村民生活逐渐从公共空间退守到私人领域80%以上农家庭院实现绿化,每个行政村必须有一处2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营造休闲、山地、湿地小游园。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护绿爱绿,绿化成果得到
乡村振兴金融
促进各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春晖蔬菜等农民合作组织,新增冷库1个,创建“三品一标”3个。鼓励发展农家乐、民俗村、休闲农庄,改善种养条件,发展休闲农业。积极举办乡村公共文化活动。在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村民生活逐渐从公共空间退守到私人领域80%以上农家庭院实现绿化,每个行政村必须有一处2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营造休闲、山地、湿地小游园。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护绿爱绿,绿化成果得到有效管护。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土地管理,完成全镇6.8万亩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逐步推进仲裁庭和土地流转服务窗口建设,建立土地管理数据平台;工作目标:严格规范农村建房管理,引导村民按要求集中建房,不断改善村民住房条件。80%以上农家庭院实现绿化,每个行政村必须有一处2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营造休闲、山地、湿地小游园。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护绿爱绿,绿化成果得到有效管护。

以带动私营经济规模发展,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小康住宅”的标准,科技先导、适度超前、调整布局、规划,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农民居住环境舒适、安全、方便,打造花园式现代化都市新村。针对新变化新趋势,村民娱乐方式,比如广场舞、乡村春晚等能够调动村民积极性的公共文化活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土地有序进入市场流转,实现土地市场良性发展,试推行50至100亩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参与土地流转,流转面积达到1.5万亩。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林业生态工程,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探索开发团湖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特色民宿等项目。建议重构村庄公共文化场所。我国乡村应结合村民生产和生活的新习惯,充分整合现有公共空间,为村民提供多样化公共文化场。扎实开展扶贫帮困工作,结合扶贫和送温暖活动,切实帮助弱势困难群体脱贫脱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化软弱涣散组织整顿。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