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漆,就是直接涂装在经过表面处理的本身部件表面上的道涂料,它是整个涂层的开始。设计上要求底漆与底材应有良好的附着力,与上面的中涂或面漆具有良好的配套性,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防腐性、防锈性、耐油性、耐化学品性和耐水性。当然,汽车底漆所形成的漆膜还应具有合格的硬度、光泽、柔韧性和抗石击性等机械性能。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底漆的要求越来越高。
20世纪50年代,汽车还是喷涂
阳极电泳漆排名
汽车底漆,就是直接涂装在经过表面处理的本身部件表面上的道涂料,它是整个涂层的开始。设计上要求底漆与底材应有良好的附着力,与上面的中涂或面漆具有良好的配套性,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防腐性、防锈性、耐油性、耐化学品性和耐水性。当然,汽车底漆所形成的漆膜还应具有合格的硬度、光泽、柔韧性和抗石击性等机械性能。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底漆的要求越来越高。
20世纪50年代,汽车还是喷涂硝基底漆或环氧树脂底漆,然后逐步发展到溶剂型浸涂底漆、水性浸涂底漆、阳极电泳底漆、阴极电泳底漆。比较的汽车尤其是轿车一般采用阴极电泳底漆,阴极电泳底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同时也经过引进技术和工艺,已经能很好的满足底漆所要求的各项机械性能、与其他涂层的配套性尤其是现代的流水线涂装工艺,轿车用底漆几乎已全部使用阴极电泳底漆。汽车用溶剂型底漆主要选用硝基树脂、环氧树脂、醇酸树脂、氨基树脂、酚醛树脂等为基料,颜料一般选用氧化铁红、钛白、炭黑及其他颜料和填料,涂装方式有喷涂和浸涂两种。
电泳漆是在水性浸涂底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水中能离解为带电荷的水溶性成膜聚合物,并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泳向相反电极(被涂面),在其表面上沉积析出。
采用电泳涂装法要求被涂物一定是电导体。根据所采用的电泳涂装方式的不同,电泳底漆可分为阳极电泳底漆和阴极电泳底漆。电泳底漆使用的成膜聚合物是阴、阳离子型树脂,中和剂为无机械、有机胺或有机酸,颜料一般选用钛白和炭黑等。
白车身车门铰链电泳流痕的解决方案
车身经过电泳后,因铰链安装面存在棱形凸起,铰链拧紧后侧围外板与铰链安装面不能完全贴合,零件间存在细小间隙,电泳液受毛细虹吸作用的影响,电泳过程中会有少量电泳液会进入外板与铰链的间隙,沥干工艺并不能消除这些残留的电泳液,电泳烘干时,电泳液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虹吸作用减弱,残留的电泳液流出间隙,在车身外板上形成电泳流痕。
解决方案
增加车身吹净工艺:电泳后一道纯水浸泡清洗后设有沥干工艺,但积存在细小间隙的液体因毛细虹吸作用很难沥出。使用高压空气对铰链安装面进行吹净,加快残留电泳液的沥出,消除或减少电泳液的残留量,增加车身吹净工艺能降低电泳流痕的发生率并减轻流痕程度。
提高铰链安装面平整度:铰链与侧围外板钣金安装面的平面度原要求为 0.3mm,铰链安装面是铸件表面,常有金属铸造过程中形成的凸起或凹坑,当凸起或凹坑程度较重时,导致铰链安装面与钣金不能完全贴合,形成间隙,进而导致电泳液在间隙处积存。通过提高铰链安装面的平面度要求,从 0.3mm 提升至 0.2mm,铰链安装面在铸造后增加打磨工艺,使安装面更为平整,实现铰链与侧围外板的紧密贴合,降低电泳液积存残留的可能性。通过试验发现,提高铰链安装面平整度的方法对解决电泳流痕非常有效,单车流痕个数从 5.5 下降到 0.5,减少 91%,铰链处的电泳流痕已基本消除。对比两种拟定工艺方法的试验结果,发现提高铰链安装面平整度的方法效果明显,可基本解决铰链区域电泳流痕的缺陷;与财务部门合作,核算两种工艺方法的成本,提高铰链安装面平整度的单车成本增加也少于高压空气吹净;工艺难度上,铰链安装面由供应商负责加工,并不增加主机厂加工深度,简便易行。从效果、成本、工艺难度上综合考虑,推荐使用提高铰链安装面平整度的工艺方法,解决铰链电泳流痕的问题。
汽车底盘部件腐蚀行为研究,值得学习(二)
影响汽车底盘部件腐蚀的因素
汽车底盘部件的腐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汽车使用环境比较恶劣且多变,是造成汽车腐蚀的因素,且各地的环境条件各不同,其腐蚀不是单个因子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因子甚至是整个腐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底盘局部有着不同的对内(如刹车,悬挂等汽车部件)和对外(如空气,水,泥土等外界)接触。并且底盘的局部会在服役过程中有着各异的承重和应力分布。在长期的服役过程中,材料的疲劳问题与腐蚀相互耦合加速材料或部件的失效。汽车的底盘结构中包含了不同的连接工艺,诸如焊接,铆接等。不同的材料连接方式会在局部出现复杂残余/接触应力,复杂材料微观结构以及不平衡的电化学能等诸多因素加速材料的整体腐蚀反应。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同标号材料,其材料的合金成分,相组成比例,晶粒分布以及平均晶粒大小,以及热处理工艺都有极大的差异。这些因素会极大的影响腐蚀过程并决定材料的抗腐蚀性能,诸如镍,钛这些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防腐性能,某些二次相颗粒不利于铝合金或者镁合金的抗腐蚀性。
提高汽车底盘部件耐蚀性的方法
汽车底盘部件的腐蚀主要是由于前期泥沙、碎石的冲击磨损造成的,磨损的存在使得腐蚀与磨损产生了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要实现汽车底盘部件耐腐蚀性能的改善,要保证材料有足够的抗泥沙、碎石冲击的能力。
汽车零部件电泳涂装前处理常见问题分析(三)
1.磷化槽受串热的影响
目前,与阴极电泳配套的大多为锌锰镍三元系磷化液。该磷化液与阴极电泳配套性好,涂层防腐性能优异,附着力良好。锌离子浓度对磷化膜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当锌离子浓度为l.6g/L时,磷化膜均匀;当锌离子浓度为0.8g/L时,磷化膜不完整。故Zn2+浓度应控制在1.2~1.6g/L。此时,可得到“P比”>/90%的磷化膜,大大提高了涂装产品的耐蚀性。但当磷化槽受到通道串热影响时,磷化槽液温度升高至超过正常使用温度,会出现磷化结晶现象。即温度过高时,磷化液中可溶性磷酸盐的离解度加大,从而使磷酸根浓度升高,产生磷酸锌沉淀,槽液中锌离子浓度降低。当磷化液恢复到正常的温度时,原有的平衡并不能恢复。此时如果不调整锌离子浓度,就会使磷化膜不完整,导致工件上残留大量的磷酸锌晶粒,在后续的水洗工序中难以洗净。带有结晶的工件在电泳漆膜烘干固化后,表面依然会残留大量颗粒,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及防腐蚀性能。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重新调整磷化槽,对工件进行返工处理。
2.槽液串槽及其解决方法
汽车零部件形状复杂,夹缝及焊缝多,在前处理过程中工件带液量大,而且喷淋处理方式的广泛应用也会造成串槽问题。串槽出现的直接表现为槽液液位升高异常,严重时会对磷化质量造成影响。因表调剂大多为弱碱性,而磷化槽液为酸性,大量的表调槽液串槽,会导致磷化槽中游离酸浓度降低、磷化沉渣增多,严重时会出现磷化结晶。
解决串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生产线的设计初期,设计足够距离的过渡段,减少工件带液量;(2)过渡段中添加塑料挂帘,降低槽液的带出;(3)喷淋段排及后一排的喷头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