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印工艺是80年代刚刚传到的特种印刷技术,其在小面积、凹凸面的产品上面进行印刷具有非
常明显的优势,弥补了网版印刷工艺的不足,所以,近年来发展非常快。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批以电子、塑胶、礼品、玩具等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外资企业相继进入市场,移印技术和网版印刷技术作为主要的装饰方式更是得到超常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移印技术和网版印刷技术在上述行业的
软尺移印机非标定做
移印工艺是80年代刚刚传到的特种印刷技术,其在小面积、凹凸面的产品上面进行印刷具有非
常明显的优势,弥补了网版印刷工艺的不足,所以,近年来发展非常快。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批以电子、塑胶、礼品、玩具等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外资企业相继进入市场,移印技术和网版印刷技术作为主要的装饰方式更是得到超常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移印技术和网版印刷技术在上述行业的应用分别达到27%64%51%66%.移印工艺和网版印刷技术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对承印物的适应性广泛;油墨种类繁多,移印油墨和网印油墨基本可以通用;通过更换夹具和印版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不同产品的印刷等。所以,在很多场合,移印技术和网印技术密不可分,共同扮演着特种印刷的重要角色,正因为移印技术和网印技术如此切近,大多数印刷将它归为网版印刷领域去考察,至今还没有研究移印技术的专门机构,也缺少专门针对移印技术在市场上的分布情况进行细致调查的机构,很多涉及移印企业的数据并不能独立地反映移印技术的实际情况。但是,移印和网印有很多差别,如:油墨的转移过程有明显的差异;可先调好一块钢板与承印物的位置,然后以此为参照逐个调整其各块版。印刷机的结构不同;承印物的种类也大相径庭,实际上它们之间差别要远远大于相似之处。我们之所以习惯上把它们捆绑在一起,是因为它们面对的是一个共同的市场。在这个共同市场上,移印离不开网印,网印也离不开移印。从网印行业中剥离移印是困难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要想深入了解移印工艺技术的现状就不能以网印行业的眼光来审视它。

4.轮转型移印机
这种结构是从凹印的设计中得来的,比较适合印刷卷筒型或连续的单张承印物。该机主要由移印钢板、墨槽和移印硅胶辊组成,滚筒型的钢板被浸到墨槽中,印刷时钢板顺时针旋转,上面的油墨被刮倒、刮掉;移印辊逆时针旋转,与钢板滚筒对压,这样钢板上的油墨就转移到了移印辊上;zui终,移印辊与承印物接触,将油墨转移完毕。如想加快风干速度﹐可用快干剂或吹风器辅助﹐5油墨应调和到适当的粘稠度﹐如果油墨过粘﹐则缺乏活性导致印刷困难(容易起毛)﹔如果油墨过稀﹐则印出的图案颜色不够清楚或线条不佳﹔因此油墨的调和是一项主要的工作。
移印机的特点
1、微电脑控制,功能实用,操作简单。
2、全部采用世界名厂气动元件。
3、设有自动计数器。
4、可两次取墨移印一次,以获得更厚的印刷油墨。
5、设有4级速度控制。
6、可前后空行不印刷,以防止需停机时油墨干枯。
从印刷工艺上说优点:1、套色比较精准,细的线条可以印到0.05mm2、跟丝印相比更省油墨3、可以印刷不规则的产品表面缺点:1、不能印刷面积较大的产品2、油墨层比较薄,容易露1底鐧惧害鍦板浘
钢板﹐移印胶头和油墨的选择 (一) 刻蚀钢板的选择 1 印刷板有钢板﹐尼龙板和印刷板。钢质印刷板为﹐几乎可供无限期长久使用﹐而尼龙板及印刷板使用寿命只能印五千次至一万次﹐而钢板的成本高出尼龙板及印刷板许多。 2 印刷板的蚀刻深度为0.015MM-0.035MM,移印油墨薄膜厚度为0.004-0.008MM,视印刷板型态蚀刻深度及印刷头的硬度及外形而定﹐其它诸如气温﹐湿度﹐及环境亦可能使油墨薄膜厚度发生差异。 3 印刷板的尺寸是以印刷图案的面积来衡量﹐通常印刷板的面积不须太大﹐否则很难将钢板固定在油盘上。因此不同尺寸的钢板需配合相当的油盘﹐刀片和油刮。5、图案出现变形:胶头高度不够、胶头形状选择不当、图案超出印刷范围、胶头太小、太硬。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