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二代系统在2012年完成了对亚太大部分地区的覆盖并正式提供卫星导航服务,此时北斗二代系统拥有16颗卫星,其中14颗组网并提供服务,分别为5颗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均在倾角55度的轨道面上)、4颗中地球轨道卫星(均在倾角55度的轨道面上),在境内使用卫星导航服务可以不再受到国外系统的限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着眼于安全
北斗终端机
北斗二代系统在2012年完成了对亚太大部分地区的覆盖并正式提供卫星导航服务,此时北斗二代系统拥有16颗卫星,其中14颗组网并提供服务,分别为5颗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均在倾角55度的轨道面上)、4颗中地球轨道卫星(均在倾角55度的轨道面上),在境内使用卫星导航服务可以不再受到国外系统的限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着眼于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覆盖了200多个和地区,用户突破上亿和137个签订了合作协议,正式超越了GPS,一半以上的都已经开始使用北斗系统,据统计目前已有70%以上的智能手机支持北斗系统。
和GPS系统类似的是,北斗卫星也提供授权和公开两种服务,提供两类相应的信号。其中公开服务提供的信号,卫星在其覆盖的范围内可向用户提供无须授权、无须交费的定位,如电文通信等服务,其定位能够到10米,单向接好能够达到50纳秒,测速能够达到0.2米每秒。北斗二代系统在2012年完成了对亚太大部分地区的覆盖并正式提供卫星导航服务,此时北斗二代系统拥有16颗卫星,其中14颗组网并提供服务,分别为5颗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均在倾角55度的轨道面上)、4颗中地球轨道卫星(均在倾角55度的轨道面上),在境内使用卫星导航服务可以不再受到国外系统的限制。值得一提的是,在北斗系统关键技术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于导航卫星本身来说,极的时间系统就是核心、关键的设备之一,一旦失去准确的计时能力,一颗卫星就无法再提供可靠的定位服务,因此在卫星中用于计时的星载原子钟成了国产化必须要突破的关口。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建成面向提供导航服务的卫星系统,它由地球中圆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24颗地球中圆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目前,已有120余个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具有国际性。建设导航系统,不仅需要本国强大的空间科技能力提供支撑,还需要占用空间频率资源和轨位资源,这些都涉及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协调工作。此外,“北斗”需必要的海外站点提供支持。为此,于2013年与巴基斯坦达成合作建设北斗系统海外监测站项目的协议,之后监测站很快在巴建成并开通运行,由此拉开了“北斗”海外建站的历程用20多年走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40多年的发展之路。面对没有自己的原子钟和导航芯片、建站困难等条件下实现服务等难题,北斗人走出了一条自主、追求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北斗系统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在于其强大的自主体系能力和体制优势,并在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如今,北斗三号系统成为国际上个多功能一体化的卫星导航系统。“天上好用、地上用好”,作为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北斗系统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如同水和电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无处不在、触手可及。“北斗应用只受想象力限制。”面向未来,北斗应用发展将有可能和广阔前景。随着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开通服务,从国内到国外,从区域到,北斗服务为更多和人民所共享。“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北斗”,愿同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