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车电泳对车身结构及材质的要求
整车用材要求。由于电泳漆需在至少160℃以上的高温进行烘烤才能成膜,因此电泳漆前不能装配玻璃钢、塑料、气撑杆等不耐高温的部件,如有需要应调至电泳后装配。但考虑施工方便性,前后围蒙皮应尽量选用铁制冲压蒙皮;仓门粘接密封胶采用耐高温胶粘剂,防止烘烤过程中产生过度收缩、开裂及粘接强度下降等问题,
厦门金旅采用耐高温双组份结构密封胶;焊
汽车零部件阴极电泳涂料的涂层
大客车电泳对车身结构及材质的要求
整车用材要求。由于电泳漆需在至少160℃以上的高温进行烘烤才能成膜,因此电泳漆前不能装配玻璃钢、塑料、气撑杆等不耐高温的部件,如有需要应调至电泳后装配。但考虑施工方便性,前后围蒙皮应尽量选用铁制冲压蒙皮;仓门粘接密封胶采用耐高温胶粘剂,防止烘烤过程中产生过度收缩、开裂及粘接强度下降等问题,
厦门金旅采用耐高温双组份结构密封胶;焊装用丁基胶带及电泳前用密封胶需验证其耐高温性能,防止高温失效;改善焊装车间蒙皮装配工艺,减少蒙皮焊接预应力,确保电泳烘烤对蒙皮平整度不产生明显影响。不能采用钝化型的镀锌钢板,槽液不能完全润湿其表面,影响漆前处理及电泳效果。
如涂装车间可实现换撬,电泳与涂装宜采用独立撬体,以防止撬体执行大循环存在污染前处理及电泳槽液问题;如整车电泳不采用带撬入槽,入槽时需吊装窗立柱与边窗上沿的 “T”型交接点处,以防止侧窗立柱及侧边窗上沿型钢吊装变形问题,并且需全部采用厚壁型钢,如有必要增焊加强角以加强骨架强度。
在不影响合车装配的前提下,底盘合车工序所焊接的部件尽量移至电泳前施工,如必须在后工序装配但对外观颜色无要求的部件可采用悬挂方式置于车内与整车同时进行电泳,以充分利用电泳资源,全承载式车身应推行漆后机装工艺,减少带漆件焊接,提高焊缝部位防腐质量。
汽车电泳漆膜外观不良的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汽车电泳漆是目前进行汽车涂装中,必须要使用到的一种水性电泳漆产品,用于各种各样的汽车零件涂装。但是由于在涂装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有时候会导致汽车电泳漆膜出现外观不良的现象。
汽车电泳漆膜的外观不良,主要是指电泳漆膜出现有砂粒,阴阳面,光泽、光滑度等不匀,失光,外观不丰满,漆面粗糙,手感不好等现象。因为,的汽车电泳漆膜外观应是光滑、平整、丰满的。
本文介绍了汽车电泳漆膜外观不良的常见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常见原因:
1、槽液过滤不良;
2、槽液温度过低;
3、槽液固体分过低;
4、槽液颜料含量过高;
5、槽液含量过低 ;
6、槽液中杂质离子含量过高;
7、被涂物周围的槽液流速过低或不流动;
8、磷化膜不均匀
解决方法:
1、及时更换过滤袋,并确保循环状况的正常。
2、严格控控槽液温度在28~32℃范围内。
3、及时补加新漆。
4、加液的补加量,将灰份控制在指标要求范围内。
5、适量添加相应的。
6、适当地排放超滤液,补回合格纯水。
7、适时倒槽检查循环管路与喷嘴状况,确保正常。
8、加强脱脂与磷化管理,确保磷化膜均一、完整、致密。
国内汽车卡车行业底盘涂装工艺现状及改进方法(一)
出现底盘锈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组成卡车底盘的零部件在装配前存在着未经油漆涂层保护的表面或这些零部件装配前虽经油漆,但装配过程中造成的磕碰、划伤经整车装配后得不到有效的全部修复。采用全新的卡车底盘涂装工艺,可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1、汽车卡车底盘零部件在物流、装卸、底盘装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汽车卡车底盘零部件,如车架、前桥、中桥、后桥、悬架板簧等,外形复杂、单件重量较大,这些零部件在物流运输、装卸、底盘装配过程中产生磕碰、擦伤现象。
2、传统的汽车卡车底盘涂装工艺
国内汽车卡车企业常规的底盘涂装工艺如下。车架零部件成型→车架铆接 →整体车架前处理→车架电泳→烘干→底盘装配→下线点补漆。该工艺简单易行,但由于车架整体电泳的防腐效果一般,致使出厂后的汽车卡车在使用或销售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a.底盘各大部件的表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色锈斑或锈蚀。
b. 组成车架的衬梁与大梁之间的联接处、大梁和横梁的端部、各种支座与大梁等零(部)件的结合面处会出现流淌的黄色锈迹。
c. 铆钉孔部位出现流淌的黄色锈迹。
d. 卡车在 待售过程中或使用一段时间后,底盘即会出现漆膜粉化、失光和退色等现象。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配套件
各种底盘零部件形状复杂,在原厂生产过程中,因涂装工艺处理不到位而遗留有锈蚀隐患。
2.2、装配结构与工艺
底盘零部件在运输、装卸和装配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磕 / 碰 / 划伤。按常规生产工艺,虽然在底盘装配后或整车装配后有补漆工序,但由于工件形状复杂以及装配后的位置难以触及等原因,导致某些受损部位得不到有效修复。
2.3、车架整体涂装工艺的局限性
组成车架的各个结构件与大梁之间通过铆接 成型,铆接前的各个结构件均为金属白坯件,因此,涂装前车架上已形成多处白件贴合夹层,这些贴合夹层部位往往成为涂装前处理和电泳的盲区。
汽车轻量化钢材及零部件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一)
通常人们在保证汽车强度和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汽车整体的重量,从而提高轻量化汽车的动力等性能,以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在整个汽车的生命周期,燃油消耗占整个汽车生命周期总消耗的70%左右。汽车重量的增加不仅直接影响其行驶阻力和速度,也影响到汽车的油耗或者其他动能消耗。目前降低汽车油耗的途径之一是实现整体汽车的轻量化,不仅可以降低汽车油耗、减小行驶过程中的阻力,还可以提高汽车的转向、加速和制动等机动灵活性,同时降低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现代的汽车材料构成主要有6大类:钢占车重比例为55%~60%,铸铁占12%~15%,塑料占8%~12%,铝合金材料占6%~10%,复合材料占4%左右,陶瓷和玻璃占3%左右,其他材料共占10%左右,可以看出,钢铁材料仍然占较大比例。
因此,人们将普通碳钢板替换为高强度钢板,再结合液压成形、激光拼焊等技术可使汽车整体车重减轻25%左右。如液压成形汽车框架结构、内板部件、门窗结构、车顶棚和前后盖板等都采用了高强度钢材。有的汽车部件用薄的高强度钢板可以实现减重30%,基本上与铝制超连接悬挂件的重量相近,还使成本降低20%。
在低合金高强度钢冶炼过程中添加一些微量元素,使钢晶粒细化,增加强化相,来提高低合金高强度钢材的强度等性能。如冷轧加磷低合金高强钢,就表现出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