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水资源论证方 式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规划水资源论证,按照“ 多跑一次”减少管理、体现放管服的要求,目前水资源论证方式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中,建设项目水资源论 证,其论证对象是单个建设项目,虽然可直接作为取水许可审 批的支撑依据,但让建设项目逐个开展论证再受理审批,无法 有效提升管理效能,也无法体现“跑一次”简化审批、 优化服务的要求; 规划水资
规划水资源论证
目前的水资源论证方 式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规划水资源论证,按照“ 多跑一次”减少管理、体现放管服的要求,目前水资源论证方式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中,建设项目水资源论 证,其论证对象是单个建设项目,虽然可直接作为取水许可审 批的支撑依据,但让建设项目逐个开展论证再受理审批,无法 有效提升管理效能,也无法体现“跑一次”简化审批、 优化服务的要求; 规划水资源论证虽然实现了从“点”到 “面”的转变,也考虑了区域发展、优化配置、全局协调等综合影 响,但其侧重点主要是论证规划与区域水资源条件间的适应 性,进而对规划方案提出调整或优化,在管理侧的针对性不强, 与取用水管理环节衔接较薄弱,目前无法作为取水许可审批的主要依据。
长久以来,受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我国区域水资源系统逐渐变得脆弱,供需严重不均衡,因此,如何根据现有数据基础,对风险因素与风险程度作出有效辨识与分析,并基于某种有效理论对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作出合理评估与预测,是保护区域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为积极应对水资源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我国水资源领域学者积极展开了大范围的研究。以邯郸市主城区水资源供给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双要素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模型,从水量 - 水质双参数角度对区域现状和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基于双要素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用于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具有数据易获取、可操作性强的优势。以东营市水资源污染现状为例,指出区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偏低,通过对超载区域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调控建议。基于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现状,提出当前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处于可载状态,但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且水资源所承载的经济总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当前,颁布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已逐步得到实施。区域水资源量较为有限的基础上,如何实现配置是当前水资源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进行配置的前提是对区域水资源进行有效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才能达到效果。河北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但由于城镇化以及工业化的发展,早期农业、生活用水为主的水资源结构已经逐步向多元化水资源结构并向发展,急需要对区域水资源进行有效评估,从而解决新时期下水资源量与供需之间日益增长的矛盾。近年来,水压力指数被许多研究学者用于对区域水资源压力的定量评估,但是大都针对于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估,而新时期下水资源压力的影响因素已经不是单纯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及水生态压力也需要进行重点探讨。
水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我国水资源相对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缺水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也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的基础课题。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是我国学者早提出来的,随后国内不少对其定义进行了集中探讨。同时期,国外与水资源承载力相近的概念有“可持续利用水量”、“水资源紧缺程度指标”等。虽然多种定义表述略有不同,但可以将其概括为水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支撑能力”或“支撑规模”。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