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孔径成像仪器中物镜直径D与焦距f的比值。用来描述物镜集光能力的物理量,因为像面上的光通量密度与(D/f)2成正比。相对孔径的倒数称光圈系数,或称F数。摄影镜头都设有可调光阑(俗称光圈),用来调节相对孔径的大小,从而调节感光片上的光通量密度。镜头上刻有一系列的F数,F数每减小原值的2-1/2倍,光通量密度增大2倍。通用的F数系列值为1,1.4,2,2.8,4,5.6,8,11,1
AOI光学检测设备
相对孔径
成像仪器中物镜直径D与焦距f的比值。用来描述物镜集光能力的物理量,因为像面上的光通量密度与(D/f)2成正比。相对孔径的倒数称光圈系数,或称F数。摄影镜头都设有可调光阑(俗称光圈),用来调节相对孔径的大小,从而调节感光片上的光通量密度。镜头上刻有一系列的F数,F数每减小原值的2-1/2倍,光通量密度增大2倍。通用的F数系列值为
1,1.4,2,2.8,4,5.6,8,11,16,22,…
上述各档数值由下式算得(经四舍五入):11
光圈系数(F数)=(21/2)x
x为正整数,称光圈系数的指数,也叫AV值。上述F数系列中相邻两档的数值相差2倍,相应光通量密度相差2倍,AV值相差一级。

决定视物范围的光阑。视场光阑可决定视场范围的大小。视场光阑由其前方光学系统所成的像称入射窗,由其后方系统所成的像称出射窗。在实际光学系统中,轴外点成像光束往往受其他光学零件通光孔的限制,结果是轴外点的光束孔径角比轴上点的小得多。这是因为要使轴外点也以充满入射光瞳的光束成像时,那些远离孔径光阑的透镜需要有相当大的直径,并且对全孔径轴外光束校正好像差也非常困难。入射和出射同心光束的交点分别称为物点和像点。首先由德国科学家C.高斯在1841年的著作中阐明。实际上不存在真正的理想光学系统。共轴球面系统在近轴条件下可近似满足理想光学系统的要求。

这样的光孔称为光阑:前者称孔径光阑或有效光阑;后者称视场光阑。任何光学系统必定存在这样二个光阑。视场光阑被其前面的光学零件在物空间中所成的像称为入射窗,它对入射光瞳中心所张的角度是所有光孔像中者,这个角度称为视场角。轴外点离光轴越远,拦截现象(即渐晕)越严重,结果是视场外围的像面照度大大降低。当然,绝大部分光学系统都允许存在一定程度的渐晕。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