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设备
整个系统可协调工作实施轮灌,充分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实现节水、节电,减少劳动强度,降低人力投入成本。 用户通过操作触摸屏进行管控,控制器会按照用户设定的配方、灌溉过程参数自动控制灌溉量、吸肥量、肥液浓度、酸碱度等水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实现对灌溉、施肥的定时、定量控制,节水节肥、省力省时、提高产量,于连栋温室、日光温室、温室大棚和大田种植灌溉作业。绞盘
柑橘滴灌
水肥一体化设备
整个系统可协调工作实施轮灌,充分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实现节水、节电,减少劳动强度,降低人力投入成本。 用户通过操作触摸屏进行管控,控制器会按照用户设定的配方、灌溉过程参数自动控制灌溉量、吸肥量、肥液浓度、酸碱度等水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实现对灌溉、施肥的定时、定量控制,节水节肥、省力省时、提高产量,于连栋温室、日光温室、温室大棚和大田种植灌溉作业。绞盘式喷灌机,靠管内动水压力驱动行走作业,与中心支轴式及平移式的大型喷灌机相比,具有机动灵活、适应大小田块、亩设备投资低等优点。
滴灌式技术模式
滴灌技术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但将其整合为水肥一体化技术,绝非是将肥料混入到水中那么简单,因为滴水头对水的净度要求较高,一旦达不到要求就会造成堵塞,致使出水不畅,甚至不能出水。因此,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的肥料必须是型全溶性肥料,否则,即使对肥料溶解液进行多次过滤,也很难达到要求,溶解在水中的营养成分还会在出水控制元件附近凝结,对出水流畅性产生影响,对元件造成损坏。要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
2、制定微灌施肥方案
(1)微灌制度的确定 根据种植作物的需水量和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确定灌1水定额。露地微灌施肥的灌溉定额应比大水漫灌减少50%,保护地滴灌施肥的灌1水定额应比大棚畦灌减少30%-40%。灌溉定额确定后,依据作物的需水规律、降水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灌1水时期、次数和每次的灌1水量。但是投资较高(亩投资一般在1000元左右),不利于机械化耕作。
(2)施肥制度的确定 微灌施肥技术和传统施肥技术存在显着的差别。合理的微灌施肥制度,应首先根据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地块的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氮磷钾比例及底、追肥的比例。作底肥的肥料在整地前施入,追肥则按照不同作物生长期的需肥特性,确定其次数和数量。实施微灌施肥技术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40%-50%,故微灌施肥的用肥量为常规施肥的50%-60%。仍以设施栽培番茄为例,目标产量为10000公斤/亩,每生产1000公斤番茄吸收N:3.18公斤、P2O5:0.74公斤、K2O:4.83公斤,养分总需求量是N:31.8公斤、P2O5:7.4公斤、K2O:48.3公斤;设施栽培条件下当季氮肥利用率57%-65%,磷肥为35%-42%,钾肥为70%-80%;实现上述产量应亩施N:53.12公斤、P2O5:18.5公斤,K2O:60.38公斤,合计132公斤(未计算土壤养分含量)。再以番茄营养特点为依据,拟定番茄各生育期施肥方案。今年以来,遂宁市在各县区相继推行“水肥一体化”项目,通过铺设滴灌管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方式,提高水肥综合效率、降低投入成本,终达到壮大产业、做强农村经济支撑的目的。

优点
(1)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在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的同时,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方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2)改变了传统的劳作方式,大幅度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灌溉方法
传统地面灌1水方法能充分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技术要求不高,容易掌握运用且管理简便;设备投资省,运行费用低;适用于质地较密实的土壤,在砂性土壤上会产生大量深层渗漏损失;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1立方米水可以当2立方米水用。容易发生超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渍害和盐碱化,或沿田面发生跑水现象,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对土地平整要求较高,地形复杂的地区平整土地的投资相对较大.因此,地面灌1水方法比喷灌和滴灌更要注意改善和提高其灌1水技术,以达到节水、省工、稳产、高产和低成本的目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