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必须要使用冲压安全工具
在冲压加工过程中,使用安全工具将产品毛坯放入模具并将冲压完成的产品、废料取出,实现模外作业,避免将手直接伸入模具内部,保证工人的安全。
2.冲压模具工作区域的保护
(1)在冲压模具的周围安装防护装置。
(2)合理设计模具,是冲压模具的危险区域缩小。
五金冲压件加工
冲压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必须要使用冲压安全工具
在冲压加工过程中,使用安全工具将产品毛坯放入模具并将冲压完成的产品、废料取出,实现模外作业,避免将手直接伸入模具内部,保证工人的安全。
2.冲压模具工作区域的保护
(1)在冲压模具的周围安装防护装置。
(2)合理设计模具,是冲压模具的危险区域缩小。
(3)设计自动或者机械式送料。
3.冲床的安全防护
(1)机械式的防护
推手式。这是是一种与冲床滑块联动的,通过挡板的摆动将工人手推离开模口的保护装置。
摆杆护手装置。是运用杠杆原理将手拨开的装置。
拉手安全装置。是一种使用滑轮、杠杆、绳索将工人的手动作与滑块运动联动的装置。
(2)双开关式控制系统
只有当冲压工人的双手同时按下两个按钮时,滑块才会启动。这就杜绝了,工人将手放入模具,而冲床启动的可能性。
(3)安全光栅
安装安全光栅的冲床,就相当于对整个危险区域形成了保护区,当工人的进入安全光栅保护区域内,冲床是无法启动的。
淬火零件表面出现斑点、腐蚀
产生原因:
1、在箱式炉中加热时,表面保护不良。
2、盐浴脱氧不良。
3、工件在空冷时,预冷时间过长。
4、盐浴使用温度过高或其内混有氯离子。
5、淬火后工件未及时清洗。
解决办法:
1、工件应合理装入箱内,并加以保护,保护剂在使用前应烘干。
2、盐浴需及时充分脱氧。
3、对于高合金钢尽量不采用空冷淬火。
4、控制盐浴温度不超过500℃,并保持清洁。
5、淬火后对零件及时清洗。
淬火裂纹
产生原因:
1、选材不当或材料本身有裂纹。
2、锻造时产生裂纹。
3、存在机加工应力。
4、未经预热,加热过快。
5、加热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
6、冷淬火介质选用不当或冷却速度过快。
7、水、油双液淬火时,工件在水中停留时间太长。
8、分级淬火时,工件自分级冷却液中取出后,放入水中清洗过快。
9、应力过于集中。10、多次淬火而中间未经充分退火。
11、淬火后术及时回火。
12、表面增碳或脱碳。
解决办法:
1、合理选择钢材,并加强管理、认真检验。
2、合理控制锻造温度和锻造工艺,锻后进行退火处理。
3、五金冲压模具后加工成形前,先去应力后修正五金冲压模具尺寸,终再经淬火处理。
4、尽可能采用预热、预冷。高合金钢好经两次预热。
5、严格控制淬火温度和保温时间。
6、正确选择淬火介质,减缓冷却速度,好采用分级冷却工艺。
7、严格执行正确的冷却工艺。
8、分级淬火时,工件自分级冷却液中取出后,应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放入水中清洗。
9、淬火前对应力集中处进行铁皮包扎、铁丝捆绑、泥土堵塞等保护措施。
10、重新淬火的零件应采取中间退火工艺。
11、淬火后及时回火。
12、淬火加热时,应注意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如采用盐浴脱氧、箱式炉通入保护气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