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砂过滤器产品简介:锰砂过滤器(除铁锰过滤器)是利用锰砂的催化作用,使水中的二价铁、锰离子氧化成三价离子,而后用天然锰砂吸附过滤,以达到降低水中铁、锰离子含量的目的。 产品特点:多数地区地下水含铁达5~15mg/L,高达20~39 mg/L,含锰量达0.5~2.0mg/L,甚至超过2.0 mg/L。铁超标地下水以Fe2+状态存在的,所以刚抽上来时,水质清澈干净,但有铁腥味。时间
除锰石英砂过滤器生产厂家
锰砂过滤器产品简介:锰砂过滤器(除铁锰过滤器)是利用锰砂的催化作用,使水中的二价铁、锰离子氧化成三价离子,而后用天然锰砂吸附过滤,以达到降低水中铁、锰离子含量的目的。 产品特点:多数地区地下水含铁达5~15mg/L,高达20~39 mg/L,含锰量达0.5~2.0mg/L,甚至超过2.0 mg/L。铁超标地下水以Fe2+状态存在的,所以刚抽上来时,水质清澈干净,但有铁腥味。时间稍长,水质即变混浊。Fe2+极易污染离子交换树脂,使树脂而降低交换能力。Fe2+使反渗透膜受污染而失效。含铁水做锅炉补给水时,容易结垢,不仅影响传热,而且容易引起管壁腐蚀。冷却水中含铁量超过0.5mg/L时,铁会促使铁细菌繁殖,产生的粘泥除了会堵塞管路外,还会加速设备的腐蚀。除铁锰过滤器内置天然锰砂含有的锰能将水中的Fe2+氧化成Fe3+,同时在锰砂滤层表面形成有催化作用的“活性滤膜”,可以进一步提高除铁效果,集了氧化、离子置换、截留和澄清等过程,根据客户水质情况作出合理的设计工艺,达到可靠、稳定的效果。
水中除铁除锰必须曝气,将空气中的氧使二价铁,二价锰氧化,生成Fe(OH)3,
MnO2,根据水中铁锰含量高低,选用射流曝气或曝气塔内置空心多面球曝气。根据铁锰含量高低采用一级或多级串联除铁锰过滤器过滤,即可满足处理要求,出水含铁量0.3mg/L,含锰量0.1 mg /l,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锰砂过滤器的特点
1.设备结构紧凑,集混凝反应,过滤,连续清洗于一体,简化了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占地的面积较小,安装操作灵活方便,降低了原水处理工艺多环节的能耗和人工管理的费用,大大的减轻了操作的难度;
2.混凝反应的效果明显,应用锰砂过滤器的混凝反应机理和沉降的机理,可以有效的去除水质中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有利于可以在砂滤区进行进一步的降低出水的浊度;
3.连续的自清洗过滤,过滤的介质自动进行循环,连续清洗,不需要停机进行反冲洗;
4.可以降低原水的悬浮物含量;
5.采用的材质,设备的使用寿命较长。

锰砂过滤器在使用时注意事项
1.在地下水除铁或锰的过程中,PH值是影响铁,锰去除的因素,PH值越高时则Fe2+和Mn2+的氧化速率就会越快,铁,锰就越容易会被去除,当PH值小于5.5时,PH值每升高1.0则Fe2+的氧化速率将会增大100倍,Mn2+的氧化速率在PH值大于9时也会有明显的加快;
2.除铁猛过滤器的在实用的过程中会普遍的存在锰砂饱和或者钝化的现象,除锰的能力会大大的下降。主要的清洗方式是反洗,反洗的方式主要是为气水联合反洗,反洗水的强度一般是为10-12L/s·m2,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不同的反洗持续时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一般是为30分钟左右,总的原则是观察反洗出水,当水流逐渐变清或者接近清水反洗的过程结束之后,也可以使用再生剂反复的进行冲洗三次,后再使用自来水淋洗至中性,之后即可再次使用;
3.锰砂过滤器在工作时,杂质在滤层中的分布不均匀,杂质穿透的深浅也是不一样的,在每次反冲洗时也不可能将将滤料上附着的污泥充分的清除并且击碎大颗粒的泥粒,同时锰砂过滤器在过滤或者是反洗的时候,滤层受到的水力条件也是不均匀的,这样杂质在穿透较深的滤层表面时大量的杂质就会被截留。
除铁锰设备工艺流程:
1.当地下水中含铁浓度在5~10mg/l,含锰浓度在1~ 2mg/l时,或地下水中仅含铁而不含锰时,含铁浓度在10mg/l左右时,可采用曝气――单级除铁除锰过滤器。 工艺流程:地下水→深井泵→曝气装置→水箱→增压泵→锰砂过滤器→蓄水池→用水单位。
2.若地下水中含铁、锰较高时,即铁大于10mg/l、锰大于2mg/l时,宜采用曝气――双级除铁除锰过滤。
工艺流程:地下水→深井泵→曝气装置→水箱→过滤泵→一级除铁除锰过滤器装置→二级除铁除锰装置→蓄水池→用水单位
地下水除铁除锰器主要应用于地下水高铁,高锰地区以解决以地下水为水源,需除铁除锰的处理装置,该设备采用了氧化除铁除锰原理,利用空气中氧气将水中Fe2+和Mn2+氧化成不溶于水的Fe3+和MnO2,再结合装置中的天然锰砂填料将水中铁锰离子去除。铁锰氧化反应式如下:铁氧化:空气:4 Fe2+ +3O2 +6H2O=4Fe(OH)3 锰砂: MnO·Mn2O7+4 Fe2++2O2+6H2O=3 MnO2+4Fe(OH)3。锰氧化:Mn2++ O2= MnO2 锰砂Mn2++ MnO2·H2O= MnO2·MnOH2O+2H+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