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合肥宝发动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出远程监控及定位要求
为保证排放控制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始终正常发挥作用,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恶意破坏拆除污染控制装置,参考欧IV法规提出排放控制系统远程监控要求,并向监管平台实时发送排放及定位相关数据。
给出的劣化系数
通过前期标准实施,我们获取了大量柴油机劣化趋势特征数据,给出的劣化系数,明
dpf颗粒捕集器价格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合肥宝发动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出远程监控及定位要求
为保证排放控制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始终正常发挥作用,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恶意破坏拆除污染控制装置,参考欧IV法规提出排放控制系统远程监控要求,并向监管平台实时发送排放及定位相关数据。
给出的劣化系数
通过前期标准实施,我们获取了大量柴油机劣化趋势特征数据,给出的劣化系数,明确企业可采用的劣化系数代替耐久实测劣化系数,大幅降低企业的测试费用和研发成本。
本标准相关要求与柴油车国五要求基本相当,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SCR)和颗粒捕集器(DPF)是主流技术路线,部分厂商还会采用柴油氧化催化器(DOC)和废气再循环(EGR)等辅助技术。这些技术在国五柴油车上已实现成熟应用,欧美非道路相应产品已在多年前供应市场。
从国三到国四,不同功率段非道路移动机械采用不同的排放控制技术,增加成本有所不同。37kW≤P<75kW功率段主要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加装颗粒捕集器(DPF),75 kW≤P<130 kW功率段主要技术路线是加装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颗粒捕集器(DPF),130 kW≤P<560 kW功率段主要技术路线是加装氧化型催化转化器(DOC)+颗粒捕集器(DPF)+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SCR),升级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0%-15%。37kW以下功率段的柴油机,技术上只需要进一步优化进气、燃油喷射系统即可,成本在量产的情况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排放标准的升级,将带动后处理生产企业等排放控制相关行业发展,推动柴油机行业技术升级。
加装 DOC+CDPF 后,柴 油机燃用柴油的排气颗粒数量浓度的粒径分布 与 B20 燃料类似.在 10%低负荷时,纯柴油与 B20 燃料的排气颗粒数量浓度在粒径小于60nm区间 内差异较小,在粒径大于 60nm 区间内,B20 燃料 的排气颗粒数量浓度明显小于纯柴油.在 25%和 50%的中等负荷时,在粒径 10nm 至 60nm、大于 100nm 区间内,B20 燃料的排气颗粒数量浓度明 显大于纯柴油;在 75%和 的高负荷时,B20 燃料的排气颗粒数量浓度在粒径10nm附近小于 纯柴油,在其他粒径范围内,两者差异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柴油和 B20 这 2 类燃料的颗 粒数量分布曲线,在粒径 120nm 附近形成交叉. 在颗粒粒径大于 120nm 的区域,燃用 B20 燃料的 排气颗粒数量浓度明显小于纯柴油,这部分颗粒 通常为聚集态颗粒,生物柴油分子内氧有利于局 部过浓混合区域的扩散燃烧过程,并会促进已形 成碳烟颗粒的氧化过程,从而减少了以碳烟颗粒 为主体的聚集态颗粒数量.此外,生物柴油不含芳 香烃,也会降低碳烟颗粒前体物的形成,这些也会 导致聚集态颗粒数量的减少.而在颗粒粒径小于 120nm 时,柴油机燃用 B20 燃料的排气颗粒数量 浓度大于纯柴油,这是由于生物柴油粘度较高,燃 料较高的粘度影响缸内雾化混合及燃烧过程,导 致缸内未燃或者未完全燃烧的烃类燃料即未燃 碳氢增加,从而导致以可溶有机组分为主要成分 的核态颗粒数量上升,这部分颗粒粒径通常较小. 此外,聚集态颗粒数量减少后,其对挥发及半挥发 性可溶有机组分的吸附能力减弱,导致颗粒成核 作用增强,也会促使核态颗粒数量上升.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