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O 治理现状
国内外已对NO 的危害、燃煤发电燃烧过程中NO 的生成机理和降低NO 技术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可分为三种:热力型NO 、燃料型NO 和型NO ;其中,燃料型NO 约占80-90%,是各种低NO 技术控制的主要对象;其次是热力型,主要是由于炉内局部高温造成,型NO 生成量很少。NO 的控
国产天燃气燃烧机功率
1
NO 治理现状
国内外已对NO 的危害、燃煤发电燃烧过程中NO 的生成机理和降低NO 技术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可分为三种:热力型NO 、燃料型NO 和型NO ;其中,燃料型NO 约占80-90%,是各种低NO 技术控制的主要对象;其次是热力型,主要是由于炉内局部高温造成,型NO 生成量很少。NO 的控制方法可分为燃烧之前的处理、燃烧过程中的处理和燃烧后的处理。燃烧前脱氮是指把燃料转化为低氮燃料,技术复杂,难度大,成本高,因此现在处于研究阶段;燃烧中脱氮主要有:一是抑制燃烧中NO 的形成,二是还原已形成的NO ;重油燃烧器,燃气燃烧器以及双燃料燃烧器(轻油/燃气或重油/燃气)。燃烧后脱氮主要是指烟气脱硝: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等。
目前被大家公认,并已在各燃煤机组锅炉上广为应用的降NO 方法,主要是燃烧中脱氮的低氮燃烧技术加燃烧后脱氮的烟气脱硝技术;聚能氢油为透明液体,无毒、无味、无压力、零下四十度不结冰,四季无需更换,燃烧时对人体无毒,储存方便无需高压钢瓶(不锈钢箱、塑料桶均可存放),具有较强的抗爆性能。燃烧中脱氮是根据NO 的生成机理采取的低氮燃烧技术主要是:低氧燃烧、空气分级燃烧、燃料分级燃烧、烟气再循环等,该技术的主要机理就是将燃烧器通过纵向布置形成氧化还原、主还原、燃尽三区,对于四角切圆燃烧锅炉还可通过横向双区布置形成近壁区和中心区两个区域,从而实现燃料与配风在炉膛内分区、分级、低温、低氧燃烧,降低煤粉燃烧过程中NO 生成量。
2
低氮燃烧技术应用改造后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低氮燃烧技术在大量电站燃煤锅炉应用实践证明,这项技术对于减少NO 的产生量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锅炉使用的煤种不同,而且锅炉型号也不同,使得NO 的产生量也各不同,产生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2.1 增加灰和炉渣可燃物,导致炉效降低
改造低氮燃烧器后,NO 的产生量降低很多,但是在使用同一种煤种时,飞灰可燃物升幅也较大。主要原因是低氮燃烧技术使用的是低温和低氧燃烧方式,主燃区的温度就会下降较多,煤粉是否着火就被控制并且推迟,并降低着火区的氧量,使煤粉燃烬能力下降,燃烧的过程被加长,飞灰和炉渣可燃物变多。部分锅炉改造时改变了燃烧器的一、二次风喷口和燃尽风喷口的面积发生变化,致使一次风和二次风的混合推迟,这不利于煤粉的气流着火和燃烧。这种放法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才是合适的尤其混合比例,以及到底如何控制油气混合比例才比较稳定。
2.2 蒸汽参数偏离设计值,过热器减温水量增加或再热器超温
锅炉采用空气分级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后,一方面,燃烧延迟,火焰中心上移,炉膛出口烟温上升,锅炉的过热汽温、再热汽温上升,对于原来存在过热汽温、再热汽温超设计值的问题则加剧,过、再热减温水量增加。而另一方面,主燃区温度降低,炉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对于原来炉膛水冷壁的沾污结渣情况严重的则会改善,水冷壁吸热增加,炉膛出口烟温降低,过热器温升、再热器温升下降,对于原来存在过热汽温、再热汽温低的问题则更达不到超设计值。自身再循环燃烧器一种是利用助燃空气的压头,把部分燃烧烟气吸回,进入燃烧器,与空气混合燃烧。
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后,产生锅炉过热器减温水量增大的问题较多,由于煤粉燃烧的过程变长,加上燃尽风的使用,使得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变高,这时炉膛的温度变低,炉膛水冷壁的辐射吸热量就会降低,形成对流的受热面的吸热量就会增加,使得过热器减温水量增加。
2.3 锅炉内部燃烧环境变坏,配煤、配风、稳燃性变低
因采用低温、低氧燃烧,炉膛温度下降,在低温缺氧的环境下煤粉就会推迟着火,而且燃为灰烬的能力也会变弱,锅炉内的燃烧环境和改造之前比变差。
在锅炉改造前使用的配煤、配风方式很大程度上不适用,不仅会对锅炉的各项指标产生影响,还会使锅炉低负荷稳燃的能力变低。
2.4 锅炉对煤的种类适应性变差
低氮燃烧器改造后,大力优化调整燃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很好地匹配NO 的排放水平和锅炉的经济性。但锅炉燃用煤种发生变化后,就会打破一开始锅炉的经济指标和环保指标的平衡关系。若使用高热值、高挥发的煤种时,NO 的排放浓度虽略有增加但较易调整控制;氮是由燃烧产生的,而燃烧方法和燃烧条件对氮的生成有较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改进燃烧技术来降低氮,其主要途径如下:选用N含量较低的燃料,包括燃料脱氮和转变成低氮燃料。若使用的煤种是劣质的或者含的水分较多会稍许减少NO 的排放量,但是比较难控制。
3
锅炉低氮燃烧器改造后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现在燃煤电厂的锅炉低氮燃烧器的改造还未全部完成,同时该技术的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正逐渐暴露。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3.1 改造前的充分评估
锅炉的各项排放指标都很重要,尤其是NO 的排放浓度与煤种、锅炉选型、燃烧器型式密切相关,对于在运锅炉,炉型已确定,但由于近年来,燃煤电厂为了自身利益,锅炉燃用的煤质大多进行掺混且劣于原设计煤种,因此,在使用低氮燃烧技术改造之前,首先应充分评估锅炉现有主要燃用煤种和常用煤种,在改造可行性论证中由于煤种选定不当造成改造后NO 减排效果不明显并产生新的问题的不乏其数,其次是对在运锅炉进行摸底试验,充分评估锅炉运行中存在的燃烧性能、蒸汽参数、受热面壁温、结焦结渣、运行调整、热工自动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改造预期目标,权衡锅炉经济指标和环保指标,逐渐解决现有问题,杜绝新问题出现。减少氮的形成和排放通常运用的具体方法为:分级燃烧、再燃烧法、低氧燃烧、浓淡偏差燃烧和烟气再循环等。
3.2 优化调整,使用科学的燃烧方法
锅炉低氮燃烧器经过改造后,燃烧器的型式已确定,但是在锅炉不同的条件下,燃烧不同的煤种产生的 NO 的量也会不同,由此可见起主导作用的是锅炉的运行方式。因此,为了降低 NO 的排放量,必须人们优化调整燃烧方法,并且在满足环保排放要求的前提下要程度兼顾运行经济性。低氮燃烧器的分类为:1.阶段燃烧器:根据分级燃烧原理设计的阶段燃烧器,使燃料与空气分段混合燃烧。
3.2.1 锅炉内分层配煤混合燃烧
在保证排放气体的浓度符合环保要求并且燃烧稳定的情况下,要使用的煤种,在炉内分层燃烧,既可保证锅炉的稳定性也可以控制 NO 的产生。
3.2.2 优化热工的自动控制
利用低氮技术改造后,锅炉内的燃料燃烧时间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