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电炉加热线圈材料选用直径8mm以上、壁厚1mm的紫铜管,如果直径大于8mm的圆铜管较好先加工成方铜管,再弯制加热线圈; 特殊形状的工件,要根据工件的不同形状制作不同的加热线圈;
对铜管进行退火处理,然后将一段堵上,将另一端灌入干燥的细砂或铅液。
根据所设计的加热线圈形状逐渐弯曲敲打成型,敲打时较好用木质或橡皮锤进行,转弯处应缓慢敲打,不宜用力过
微波高温烧结炉供应商
中频电炉加热线圈材料选用直径8mm以上、壁厚1mm的紫铜管,如果直径大于8mm的圆铜管较好先加工成方铜管,再弯制加热线圈; 特殊形状的工件,要根据工件的不同形状制作不同的加热线圈;
对铜管进行退火处理,然后将一段堵上,将另一端灌入干燥的细砂或铅液。
根据所设计的加热线圈形状逐渐弯曲敲打成型,敲打时较好用木质或橡皮锤进行,转弯处应缓慢敲打,不宜用力过猛; 弯制好后,用铜管敲打加热线圈将细砂抖出,灌铅液的应将加热线圈加热至铅融化后将铅液全部倒出,检查加热线圈是否通气。
对于多匝结构的加热线圈,为防止加热线圈匝间短路应套上耐高温的绝缘材料,如玻璃导管或玻纤带等,与机器连接的电接触部应将表面氧化层打磨干净。
在中频电炉进行筑炉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仔细清理捣筑现场,确保清洁无杂物。
2、中频电炉筑炉前,认真检查筑炉工具,不能有铁锈和掉渣现象存在。
3、检查中频电炉线匝的耐火保护层。如有缺损,必须用耐火材料修补,对线匝进行保护,防止熔液侵入后接触线匝。
4、中频电炉的炉衬材料不能拆开包装后直接加入炉膛内。是备一个容器(容量为15袋左右炉料),把多袋料倒在一起混合、搅拌,把炉料中可能存在的纸片、线头等杂物拣出,并用高磁铁把炉料处理一遍。
5、因为炉底承受的温度,而且炉底在使用一定周期后会形成凹槽,该凹槽上部就成为炉壁。捣筑不密实,很容易造成漏炉现象发生。
6、铁坩埚模使用时要先除锈,其透气孔在4mm以下,必须用透明胶布粘住,防止漏石英砂而使捣筑不密实。炉底打到所需高度时,将底部刮平,即可放置坩埚模。应保证坩埚模与感应圈同心,上下垂直,模样尽量与所筑炉底紧密结合。坩埚调整同心后,将坩埚固定,避免炉壁打结时石英砂产生位移。坩埚放置不同心同样影响炉衬的使用寿命(中心偏差不大于5mm)。
7、中频炉壁捣筑,每次加料前,先将接触面刮毛,底层加料深度不能大于150mm,以便能和底部更好筑成一体。底层以上部加料100~130mm,捣筑30min左右,依次振捣直到筑炉结束。先用叉后用铲,叉要垂直叉下,垂直拔起,不能摇晃,每一圈分3层叉,即靠坩埚一层、靠胶泥一层,中间一层。捣筑人员要交叉作业,用力均匀。
8、安装漏炉报警系统,确保中频炉安全运行。
9、用长于炉深300mm的石棉布铺炉,将炉膛壁铺两层,接口错开,并用涨圈撑紧。
对于中频炉熔炼灰铁,许多人都以为只要炉前控制住铁水的化学成分和温度,就能熔炼出铁水,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中频炉熔炼灰铁的重中之重是控制增碳剂的核心作用,核心技术是铁水增碳。增碳率越高,铁水的冶金性能越好。这里所说的增碳率,是铁水中以增碳剂形式加入的碳,而不是炉料中带入的碳。

生产实践表明,在炉料配比中生铁比例高,白口倾向大;增碳剂比例增大, 白口倾向减小。这就要求在配料中要多用廉价的废钢和回炉料,少用或不用新生铁,这种采用废钢增碳工艺的铁水中存在大量细小的弥散分布的非均质晶核,降低了铁水的过冷度,促使了以 A 型石墨为主的石墨组织的形成。同时,生铁用量的减少,也减小了生铁粗大石墨的不良遗传作用,而且灰铁的性能也随着废钢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实际生产中就曾发现,在废钢用量约为 30%的情况下, 同样用废钢、回炉料、新生铁做炉料,在化学成分基本相同时,中频炉熔炼的灰铁比冲天炉熔炼的性能低,强化孕育效果也不明显,这就是废钢用量少、增碳率低的缘故。由此足见增碳对于保证灰 铁的熔炼质量、改善铸铁的组织与性能的重要性。
中频炉逆变器三脚工作:中频炉故障表现为输出电流过大,当炉子空了时也一样,工作时电源柜的声音很大,中频炉启动后将电源旋钮转到 在小的位置,您会发现中频炉输出电压高于正常值。
感应线圈故障:中频炉感应线圈是中频电源的负载。 它由壁厚3至5毫米的方形铜管制成。 中频炉常见故障如下:

中频炉感应线圈漏水,这可能导致线圈匝之间着火,因此须及时修理才能运行。
钢水粘在感应线圈上,钢渣加热并变红,这将导致铜管烧毁,须及时清除。
感应线圈匝间短路。 这类故障在小型中频炉上特别容易发生。 由于熔炉很小,因此在运行过程中会因热应力而变形,从而导致匝间短路。 该故障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