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嘴怕吵,特意用的5.4的长竿。首先选择下车的位置,一试水深三米多,抽了半小时没口,果断换位,还是按老话来得好,春钓滩。围着湖边转了大半圈,总算找到一处水深一米五左右的位置。为钓巧嘴打得一点行程,浮漂翻身就提杆,饵料轻轻一拉就一团饵,雾化与附钩性都给力。抽了十来分钟,就有口了,幸福就是来得这样突然。而且还是目标鱼翘嘴,有鱼就好。可惜鱼情不给力。连杆很少很少,更没有双飞的机会
方块鱼料
巧嘴怕吵,特意用的5.4的长竿。首先选择下车的位置,一试水深三米多,抽了半小时没口,果断换位,还是按老话来得好,春钓滩。围着湖边转了大半圈,总算找到一处水深一米五左右的位置。为钓巧嘴打得一点行程,浮漂翻身就提杆,饵料轻轻一拉就一团饵,雾化与附钩性都给力。抽了十来分钟,就有口了,幸福就是来得这样突然。而且还是目标鱼翘嘴,有鱼就好。可惜鱼情不给力。连杆很少很少,更没有双飞的机会。还有其他鱼来抢食,好在鳊鱼咱也爱。一斤左右的红烧蛮好的。可恨的是大头鱼闻香而来,大头鱼一来,巧嘴就吓跑了,我打的行程与抽得。可惜钩小线小,切了几幅线还是中得一尾。虽然只三斤多点,但劲就给力,大弓张得漂亮。
时间不知不觉中临近中午,中午的菜就是丰盛,关键是味道杠杠的,好久没吃过做得这么好吃的菜了。虽有酒,但俺喝酒就上头,怕影响下午作钓,只好克制自己。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下午三点多收工回城。在鱼情不好的情况下有这十几斤的收获很满足了。都是优1质鱼,目标鱼翘嘴占一大半。饵料效果评价:
先说鱼饵大小的变化。在刚开始下钩时,鱼饵一定要大,目的完全在于诱鱼。当鱼逐渐开始上钩时,可将饵的大小恢复正常。如果上鱼的速度越来越快,便应改为正常的小饵。这一方面可提高鱼吃饵的准确度;另一方面也可防止集鱼量过大,鱼群乱抢食谁也吃不着。若上鱼率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则应加大鱼饵,边钓边注重诱鱼。水浅的鱼池常有这种情况。
硬且粘的饵通常是比较忌讳的,如果再大就更要不得。但在一些特殊场合下,也儒要使用偏粘偏硬的饵,典型的情况是闹小鱼。野1生的小杂鱼游动能力好,抢食的本领比大鱼强得多。这时如还用普通的饵,没等落底便会被小杂鱼抢光。加大饵的粘度与硬度,再适当地上大饵,可以对排除小鱼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的饵小鱼吞不进去,又啄不光,可保证落底后有饵在钩上。
饵料松散度这一性能在垂钓中的利用,其侧重点不在于“钓”,而在于“引”。台湾已故钓鱼名人廖心阳先生说过:“引鱼比钓鱼更为重要,引不来鱼,就谈不上钓鱼”了。台湾钓法的特点之一就是诱饵,钓饵合二为一,边钓边引,引钓结合。饵料泡制好了,特别是膨化类饵,可起到越钓越多的效果。当然这类饵的泡制有不定技术要求;如东峻鲫鱼饵,其水与饵的比例是1.2:1为适当。水,饵稍加拌合后应停放几分钟,让饵吸足水分,再拌和几十下,同时用力压挤,排出饵中空气,需粘者则复挤压几下,要松散者则少拌压。高手们在泡制时,把饵一开始拌压就分为二部分,一部分少拌和的作为底饵诱鱼用,其入水很快化散漂荡于水的中下层,引鱼入窝。一部分为挤压拌和作为装钩钓饵,化散较慢。如以钓鲢,鳊为主,则将松散的饵抖落在水体的上,中层,引鱼汇集而钓之。要垂钓底层的鲤鱼,鲫鱼,那要将饵料多拌压几下,让饵沉底后再抖散。竞钓高手们对饵料泡制的松散程度均视上鱼的情况作不断调整,易散化的饵料会引来太多的鱼汇集钓点,鱼多了会在钓区“打1架”,反而钓不上鱼。太粘,少化散的饵料虽中钩率高但引鱼汇集效果差,鱼进窝的密度差,钓得少,成绩肯定不会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