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1基因技术是伴随着对生物体的认识才发展起来的技术,在生物本身还未完完全全地认识的情况下进行基因层次的修饰,出现预料不到的结果和不确定性与不能解释的情况是肯定的。其造成各种不确定性的来源包括: 基因从原有机体转人宿主有机体中,两者的生理的差异对终产物影响而导致的安全性问题。
转移的基因结构的稳定性。确保经遗传修改的生物已获得要表达良性性状所需的zui
植物转基因载体
转1基因技术是伴随着对生物体的认识才发展起来的技术,在生物本身还未完完全全地认识的情况下进行基因层次的修饰,出现预料不到的结果和不确定性与不能解释的情况是肯定的。其造成各种不确定性的来源包括: 基因从原有机体转人宿主有机体中,两者的生理的差异对终产物影响而导致的安全性问题。
转移的基因结构的稳定性。确保经遗传修改的生物已获得要表达良性性状所需的zui小DNA部分片段,由于DNA结构的稳定有助于性状表达的稳定,额外的DNA部分片段可能导致基因沉默或终产物的表达不稳定,甚至产生不需要的性状或有毒物质。 基因插人受体基因组的位置和拷贝数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农杆1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PEG介导电1击法等,质粒在进人宿主基因组的位置与数量均是不确定的,目的基因的表达量难以预料,同一批的转1基因材料可能存在差异。
转1基因载体引起的不确定性。食用具抗生1素耐药性的选择性标识基因可能会影响人的抗病能力。Netherwood等分别让7个肠道炎的和12个健康的志愿者食用添加转1基因大豆(EPSPS)的汉堡和豆奶昔,虽然在12个健康个体的粪便中没有发现转1基因,但在7个肠道炎志愿者的xiao肠中都发现了转1基因,其中的3个出现有转1基因向肠道微生物转移的现象,即有可能抗生1素标记会转移到肠道微生物上。
基因导入细胞常用方法
转染
重组的噬菌体DNA也可象质粒DNA的方式进入宿主菌,即宿主菌先经过CaCl2,电穿孔等处理成感受态细菌再接受DNA,进入感受态细菌的噬菌体DNA可以同样copy和繁殖,这种方式称为转染(transfection)。M13噬菌体DNA导入大肠杆1菌就常用转染的方法。重组DNA进入宿主细胞也常用转染方式。zui经典的是1973年建立的磷酸钙法,其利用的基本现象是:DNA如以磷酸钙-DNA共沉淀物形式出现时,培养细胞摄取DNA的效率会显著提高。用电穿孔法处理培养的哺乳类细胞也能提高细胞摄取DNA能力,但所用外加电场的强度、电脉冲的长度等条件与处理细菌者都很不相同。用人工脂质膜包裹DNA,形成的脂质体可以通过与细胞膜融合而将DNA导入细胞,方法简单而有效,但缺点是有细胞毒性和血1清的不亲和性,近年来人们发现了一种更为有效的转染试剂-阳离子聚合物,其克服了脂质体转染试剂细胞毒性大,在体内易被血1清清除等缺点,具有转染效率1高,操作简单而日益受到重视。
在格雷戈尔·孟德尔之前,人们曾认为遗传是一个混合过程,但是孟德尔证实存在一种不可分割和独立的遗传单位,后来人们证实这种遗传单位就是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一段DNA序列。孟德尔在基因水平上揭示了有性生殖的遗传过程(称之为“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虽然他那时并不知道基因的真实存在形式 [1] 。注意基因和DNA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