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表历史发展
1980年,河南地区首先提出了按峰、谷时间分段计量电能,以经济手段促进合理、均衡、科学用电的建议,继而开始进行了试点,通过实践,初步摸索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经验。随后,山西省利用简易设备先后在一部分用电单位进行了联合试点。
1982~1985年,许多省市和地区也相继实行了电能分时计量及与此相适应的新的收费制度,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一些大的电网局也
卡式电表厂家
电能表历史发展
1980年,河南地区首先提出了按峰、谷时间分段计量电能,以经济手段促进合理、均衡、科学用电的建议,继而开始进行了试点,通过实践,初步摸索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经验。随后,山西省利用简易设备先后在一部分用电单位进行了联合试点。
1982~1985年,许多省市和地区也相继实行了电能分时计量及与此相适应的新的收费制度,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一些大的电网局也把它作为技术改进的重要内容和开展科学用电的重要措施之一。至此,我国己跨进了用多种电价作为辅助管理手段和控制用电负荷的行列。
电能表
宽量程电能表。近年来,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装设的家用电器日益增多,容量很大,但同时使用的可能性较小。如果选用旧式的单量程电能表,额定电流选择偏大,在实际负荷很小时,运行电流可能电能表额定电流的10%而使计量不准;反之若电能表额定电流选择偏小,一旦家用电器同时使用,电能表就可能因过负载而烧毁。而宽量程电能表就能克服以上问题,只要所使用家用电器的电流总和在电能表的额定电流范围之内,都可以安全准确的计量。
电能表工作特点
过载、工频范围。智能电表的过载倍数一般能达到6~8倍,有较宽的量程。目前8~10倍率的表正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选择,有的甚至可以达到20倍率的宽量程。工作频率也较宽,范围为40~1000Hz。而感应式电表的过载倍数一般仅为4倍,且工作频率范围仅为45~55Hz。
功能。智能电表由于采用了电子技术,可以通过相关的通信协议与计算机进行联网,通过编程软件实现对硬件的控制管理。因此智能电表不仅有体积小的特点,还具有远程控制、复费率、识别不好的负载、反窃电、预付费用电等功能,而且可以通过对控制软件中不同参数的修改,来满足对控制功能的不同要求,而这些功能对于传统的感应式电表来说都是很难或不可能实现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