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具有国际性。建设导航系统,不仅需要本国强大的空间科技能力提供支撑,还需要占用空间频率资源和轨位资源,这些都涉及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协调工作。此外,“北斗”需必要的海外站点提供支持。为此,于2013年与巴基斯坦达成合作建设北斗系统海外监测站项目的协议,之后监测站很快在巴建成并开通运行,由此拉开了“北斗”海外建站的历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着
北斗定位终端
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具有国际性。建设导航系统,不仅需要本国强大的空间科技能力提供支撑,还需要占用空间频率资源和轨位资源,这些都涉及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协调工作。此外,“北斗”需必要的海外站点提供支持。为此,于2013年与巴基斯坦达成合作建设北斗系统海外监测站项目的协议,之后监测站很快在巴建成并开通运行,由此拉开了“北斗”海外建站的历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着眼于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提供服务是“北斗”国际范儿鲜明的特色之一。为此,有关方面大力持续推进“北斗”星座部署和信号覆盖,将其从本世纪初以“双星定位系统”为特征的“北斗一号”升级为由10多颗卫星组网、聚焦亚太的“北斗二号”,再升级为由数十颗卫星组网、服务的“北斗三号”。与此同时,有关方面还大力推动与其他导航系统的合作,比如与美方签署了《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提出这两套系统在国际电联框架下实现射频兼容,实现民用信号互操作,携手为用户提供更服务。
当前北斗系统的信号分为两个波段,一个是L 波段,一个是s波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使用码分多址技术,与GPS系统和伽利略定位系统一致,而不同于格洛纳斯系统的频分多址技术。相比之下,码分多址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在L波段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码分多址是更妥当的方式。此外,码分多址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性能更佳。北斗系统作为实施建设的重大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它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安全、科学研究、经济发展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深远影响。系统用户端设备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对于整个卫星导航系统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综合国力的提升,北斗系统成为制造的一张闪亮的名片。我们启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项目,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当下也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这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也意味着我们进一步摆脱了美国的“控制”。不过北斗导航系统与美国的GPS相比,其实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其中从对这几个“核心数据”就可以看出来。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北斗系统关键技术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于导航卫星本身来说,极的时间系统就是核心、关键的设备之一,一旦失去准确的计时能力,一颗卫星就无法再提供可靠的定位服务,因此在卫星中用于计时的星载原子钟成了国产化必须要突破的关口。用20多年走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40多年的发展之路。面对没有自己的原子钟和导航芯片、建站困难等条件下实现服务等难题,北斗人走出了一条自主、追求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北斗系统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在于其强大的自主体系能力和体制优势,并在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