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是瓦的头端,主要功能是便于屋顶排水、保护木制飞檐、美化屋面轮廓,具有很强的科学美观性。
瓦当别称瓦头,通常形状为圆形和半圆形,它不仅能够解决屋顶防雨水问题,还能起着保护屋檐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瓦当始制于西周中晚期,春秋晚期真正出现半规瓦,起初纹饰多为兽面纹,后来普遍向卷云纹发展。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的半圆形瓦当发展为全圆形瓦当。
汉代是瓦
中式实木屋檐结构
瓦当是瓦的头端,主要功能是便于屋顶排水、保护木制飞檐、美化屋面轮廓,具有很强的科学美观性。
瓦当别称瓦头,通常形状为圆形和半圆形,它不仅能够解决屋顶防雨水问题,还能起着保护屋檐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瓦当始制于西周中晚期,春秋晚期真正出现半规瓦,起初纹饰多为兽面纹,后来普遍向卷云纹发展。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的半圆形瓦当发展为全圆形瓦当。
汉代是瓦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文字瓦当,有着朴实的美。纹饰有四神、翼虎、鸟兽、植物、云纹等,并新出现了文字瓦当,字体多为小篆,布局均匀讲究,内容以吉祥瑞和为主,如“长乐未央”“与天无极”等。

一般说来 如果是琉璃顶 “仙人”后面的走兽(小跑)一共有10个依次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行什,工匠称之为:1龙2凤3狮子 4天马5海马 6狻7鱼8獬9吼10猴, 再后面是垂脊兽。一般分3、5、7、9个不包括仙人,由数量不同表示该建筑的等级高低,10个是,但仅用于太和殿。
如果是黑活瓦件(灰顶),没有“仙人”,个是“狮子”,后面全是“马” ,单数个,但多5个。
说道作用,就是装饰件。
早是用于修饰、掩饰铁钉的痕迹,后来建筑技术不断发展,屋檐部位不需要加铁钉,而走兽的形象却保留下来,成为建筑等级的标志和建筑装饰构件。
秦汉时期,我国形成了独立的制陶业,特别是在汉代,圆形瓦的筒瓦成为主流,瓦的制作工序更为简洁,因而有“秦砖汉瓦”之称,开启了人以瓦造檐的历史。
唐宋时期,制瓦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慢慢开始在片瓦和琉璃筒瓦结合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屋檐,并且随着不同形态的演练,逐渐成为身份的象征。
明清时期,屋檐已经成为了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的屋顶已经随着官品序列分成了“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两个类型,所以看了屋檐,便知家主身份一二,所以屋檐带来的身份象征越来越明显和重要。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