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传热方式分类:换热器可以分为间壁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复式换热器;按用途分类:其分为加热器、预热器、过热器、蒸发器;按结构可分为: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板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1. 浮头式换热器优点:消除温差应力,可在高温、高压下工作,一般温度小于等于450度,压力小于等于6.4兆帕;换热器管束可以抽出清洗,可
换热器价格
按传热方式分类:换热器可以分为间壁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复式换热器;按用途分类:其分为加热器、预热器、过热器、蒸发器;按结构可分为: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板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1. 浮头式换热器优点:消除温差应力,可在高温、高压下工作,一般温度小于等于450度,压力小于等于6.4兆帕;换热器管束可以抽出清洗,可用于易结垢的场合或管程容易腐蚀的场合。缺点:结构复杂,小浮头容易发生内漏。金属材料消耗大,成本比普通换热器高20%左右。2. 列管式换热器优点:结构简单、紧凑,造价便宜;NB/T47010-2010《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缺点:管外不能机械清洗,管壁与壳壁存在较大的温差应力;3. U型管换热器优点:管束可以自由伸缩,管壳之间无热应力,管程为两管程,流程长,换热效果好,承压能力强;管束可以壳体抽出,便于检修清洗,且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缺点:管内清洗不便,管束中间管子难以更换,管子分布不够紧凑,壳程流体易短路而影响壳程换热,且管子会出现弯曲减薄,所以直管部分需要较厚的管子,限制了它的使用场合,该换热器仅适用于管壳程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且管程介质清洁,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场合。
换热器导流筒
一、必要时,靠近管板的进出口接管距管板较远时,可设置导流筒。
二、导流筒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内导流筒外表面到壳程圆筒内壁的距离不宜小于接管内径的1/3。确定导流筒端部至管板的距离时,应使该处的流通面积 不小于导流筒的外侧流通面积。
(2)外导流的内衬筒外壁面间距为:接管内径d≤200mm时,间距不宜小于50mm;接管内径d>200mm时,间距不宜小于75mm。
(3)外导流热交换器的导流筒内凡不能通过接管放气或者排液者,应该至高或低点设置放气或排液口(或孔)。
结构形式
膨胀节的部分是波纹管(亦称波壳)。波纹管横截面的形状有多种形式,通常有平板膨胀节、Ω形膨胀节、波形膨胀节等,如下图所示。
而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是波形膨胀节,其次是Ω形膨胀节。前者一般用于需要补偿量较大的场合,后者多用于压力较高的场合。
膨胀节器壁越薄,柔性越好,补偿能力就越强,但所能承受的压力就越低。波形膨胀节一般有单层和多层两种形式。若器壁采用多层,则所能承受的压力就会,而且仍能保持较大的补偿能力。采用多层波形膨胀节的结构比单层膨胀节具有很多的优点,因多层膨胀节的壁薄且多层,故弹性大,灵敏度高,补偿能力强,承载能力及疲劳强度高,使用寿命长,而且结构紧凑。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管束的表面积即为该换热器所具有的传热面积。若要求更大的补偿量时,可采用多波膨胀节。
膨胀节一个波的补偿能力由其形状尺寸和材料等决定,如波高越低,耐压性能越好而补偿能力越差;波高越高,波距越大,则补偿量越大,但耐压性能越差。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