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喷涂底漆
底漆涂层是整个涂层的基础,汽车涂层与金属的结合力和防腐蚀主要是靠它来实现。底漆应选用防锈性能强(盐雾≥500h),与基材的附着力强(能同时适应多种基材),与中涂或面漆结合力好,涂膜机械性能好(冲击≥50cm,韧性≤1mm,硬度≥0.5)的涂料作为底漆。
采用空气喷涂的方法(也可选用高压无气喷涂)喷涂底漆,可采用湿碰湿的方法连喷二道,施工粘度20-30s,每道
阳极电泳涂料设备
1 喷涂底漆
底漆涂层是整个涂层的基础,汽车涂层与金属的结合力和防腐蚀主要是靠它来实现。底漆应选用防锈性能强(盐雾≥500h),与基材的附着力强(能同时适应多种基材),与中涂或面漆结合力好,涂膜机械性能好(冲击≥50cm,韧性≤1mm,硬度≥0.5)的涂料作为底漆。
采用空气喷涂的方法(也可选用高压无气喷涂)喷涂底漆,可采用湿碰湿的方法连喷二道,施工粘度20-30s,每道间隔5-10min,喷完后闪蒸5-10min进烘房,底漆干膜厚度40-50μm 。
2 刮腻子
刮腻子的目的"是消除被涂物的不平整度。
腻子应刮在干透的底漆层上,一次涂刮的厚度一般不超过0.5mm,应采用新型的刮涂腻子法。这种方法腻子易形成平整,在不影响生产进程的前提下,提议每刮一次腻子均应干燥后打磨平整,然后再刮下一次腻子,腻子以刮2-3次为好,先厚刮再薄刮,这样可增强腻子层的强度和进一步提高平整度。
采用机器打磨腻子的方法,砂纸选用180-240目。
3 喷涂中涂
采用静电喷涂或空气喷涂法,喷涂中涂,能提高涂层的抗石击性,提高与底漆的附着力,改善被涂物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以提高面漆的丰满度和鲜映性。
中涂一般湿碰湿连续喷涂二道,施工粘度18-24s,每道间隔5-10min,喷完后闪蒸5-10min进烘房,中涂干膜厚度40-50μm。
4 喷面漆
采用静电喷涂或空气喷涂法,喷涂的汽车面漆,能形成耐候性、鲜映性和光泽优良的漆膜。
由于工程机械范围广、规格多、整机重、零部件大, 一般采用喷涂方式进行涂装。
喷涂工具有空气喷枪、高压无气喷枪、空气辅助式喷枪及手提式静电喷枪。空气喷枪喷涂效率低( 30% 左右) , 高压无气喷枪浪费涂料, 两者共同的特点是环境污染较严重, 所以已经和正在被空气辅助式喷枪和手提式静电喷枪所取代。
大客车电泳对车身结构及材质的要求
整车用材要求。由于电泳漆需在至少160℃以上的高温进行烘烤才能成膜,因此电泳漆前不能装配玻璃钢、塑料、气撑杆等不耐高温的部件,如有需要应调至电泳后装配。但考虑施工方便性,前后围蒙皮应尽量选用铁制冲压蒙皮;仓门粘接密封胶采用耐高温胶粘剂,防止烘烤过程中产生过度收缩、开裂及粘接强度下降等问题,
厦门金旅采用耐高温双组份结构密封胶;焊装用丁基胶带及电泳前用密封胶需验证其耐高温性能,防止高温失效;改善焊装车间蒙皮装配工艺,减少蒙皮焊接预应力,确保电泳烘烤对蒙皮平整度不产生明显影响。不能采用钝化型的镀锌钢板,槽液不能完全润湿其表面,影响漆前处理及电泳效果。
如涂装车间可实现换撬,电泳与涂装宜采用独立撬体,以防止撬体执行大循环存在污染前处理及电泳槽液问题;如整车电泳不采用带撬入槽,入槽时需吊装窗立柱与边窗上沿的 “T”型交接点处,以防止侧窗立柱及侧边窗上沿型钢吊装变形问题,并且需全部采用厚壁型钢,如有必要增焊加强角以加强骨架强度。
在不影响合车装配的前提下,底盘合车工序所焊接的部件尽量移至电泳前施工,如必须在后工序装配但对外观颜色无要求的部件可采用悬挂方式置于车内与整车同时进行电泳,以充分利用电泳资源,全承载式车身应推行漆后机装工艺,减少带漆件焊接,提高焊缝部位防腐质量。
分片电泳解决客车电泳难题(二)
我国的客车生产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客车涂装的产能和防腐成为整车厂高度关注的问题,整车阴极电泳工艺不再是轿车的独宠。近年来“三龙一通”都分别投入巨资打造整车阴极电泳线。客车整车电泳工艺也成为其、大气、上档次的宣传亮点,让众多中小客车厂难以企及。
2分片电泳生产应用分析
1)厂房面积:电泳车间约4 000 m2,污水处理站(含锅炉房)约1 400 m2。
2)生产节拍:烘干室5工位,烘干时间为45 min时,生产节拍为9 min/挂(必要时,也可以适当提高烘干温度,减少烘干时间来提高产能)。每台整车需要3.5挂,连续生产时,两班(8 h,1 h准备升温时间)可以电泳28.5台车,年产(按252个工作日计算,下同)可达到7 182台。
3)更新周期:一槽电泳液含原漆电泳液70 t,单车面积(含车架)以150 m2计算,消耗原漆85 g/m2,材料利用率为95%,如果年产量为5 000台左右时,稳定性好的电泳漆,可以符合更新周期为1年的要求。
4)工位器具:为提高装挂效率,焊接合成的大总成直接装挂在器具上转到电泳车间,
5)为充分利用电泳涂装线,减少电泳维护费用分摊,也可以考虑承接一部分其他单位的电泳任务。
随着汽车“三包”法规的实施,客车行业对耐腐蚀性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锈蚀严重不但影响产量,引起客户的严重抱怨,也会对客车厂家的售后、效益、等造成长期影响。因此,客车电泳势在必行,如何利用有限的投资、空间建成电泳线是每个客车厂家需要考虑的事情,希望能给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白车身车门铰链电泳流痕的解决方案
车身经过电泳后,因铰链安装面存在棱形凸起,铰链拧紧后侧围外板与铰链安装面不能完全贴合,零件间存在细小间隙,电泳液受毛细虹吸作用的影响,电泳过程中会有少量电泳液会进入外板与铰链的间隙,沥干工艺并不能消除这些残留的电泳液,电泳烘干时,电泳液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虹吸作用减弱,残留的电泳液流出间隙,在车身外板上形成电泳流痕。
解决方案
增加车身吹净工艺:电泳后一道纯水浸泡清洗后设有沥干工艺,但积存在细小间隙的液体因毛细虹吸作用很难沥出。使用高压空气对铰链安装面进行吹净,加快残留电泳液的沥出,消除或减少电泳液的残留量,增加车身吹净工艺能降低电泳流痕的发生率并减轻流痕程度。
提高铰链安装面平整度:铰链与侧围外板钣金安装面的平面度原要求为 0.3mm,铰链安装面是铸件表面,常有金属铸造过程中形成的凸起或凹坑,当凸起或凹坑程度较重时,导致铰链安装面与钣金不能完全贴合,形成间隙,进而导致电泳液在间隙处积存。通过提高铰链安装面的平面度要求,从 0.3mm 提升至 0.2mm,铰链安装面在铸造后增加打磨工艺,使安装面更为平整,实现铰链与侧围外板的紧密贴合,降低电泳液积存残留的可能性。通过试验发现,提高铰链安装面平整度的方法对解决电泳流痕非常有效,单车流痕个数从 5.5 下降到 0.5,减少 91%,铰链处的电泳流痕已基本消除。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