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板的制作方法一般由内层图形先做,然后以印刷蚀刻法做成单面或双面基板,并纳入的层间中,再经加热、加压并予以粘合,至于之后的钻孔则和双面板的镀通孔法相同。用湿干法制造硬质纤维板时,板坯含水率不宜太高,否则热压时易于发生鼓泡在热压过程中,板坯的表层与芯层会出现温差,厚度较大的中密度板坯表芯层温差可达40~60℃,影响芯层树脂固化率。这些基本制作方法与溯至1960年代的工法并无多大
中纤板
多层板的制作方法一般由内层图形先做,然后以印刷蚀刻法做成单面或双面基板,并纳入的层间中,再经加热、加压并予以粘合,至于之后的钻孔则和双面板的镀通孔法相同。用湿干法制造硬质纤维板时,板坯含水率不宜太高,否则热压时易于发生鼓泡在热压过程中,板坯的表层与芯层会出现温差,厚度较大的中密度板坯表芯层温差可达40~60℃,影响芯层树脂固化率。这些基本制作方法与溯至1960年代的工法并无多大改变,不过随着材料及制程技术(例如:压合粘接技术、解决钻孔时产生胶渣、胶片的改善)更趋成熟,所附予多层板的特性则更多样化。
若用阔叶材,需先经过处理:可用针阔叶材混合制浆,或用化学方法处理木片,也可用热水、蒸汽。纤维分离前将原料用削片机切成长20~30毫米、厚3~5毫米、宽15~25毫米的薄片。木片过大,在预热处理和磨浆过程中难以软化或软化不匀、纤维分离度小;木片过短则被切断的纤维比例大,交织性能差,导致纤维板强度下降。圆网成型也是从造纸工业中移植过来,在纤维板生产中常用的是真空式单圆网型,浆料浓度为0。切削的木片经筛选、再碎、水洗等工序后送入料仓,以备纤维分离。
通常按产品密度分非压缩型和压缩型两大类。非压缩型产品为软质纤维板,密度小于0.4克/厘米3;压缩型产品有中密度纤维板(或称半硬质纤维板,密度0.4~0.8克/厘米3)和硬质纤维板(密度大于0.8克/厘米3)。根据板坯成型工艺可分为湿法纤维板、干法纤维板和定向纤维板。按后期处理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普通纤维板、油处理纤维板等。 软质纤维板 质轻,空隙率大,有良好的隔热性和吸声性,多用作公共建筑物内部的覆盖材料。经特殊处理可得到孔隙更多的轻质纤维板,具有吸附性能,可用于净化空气。南方地区包括沿海地区要控制在8-10%之间,否则板材容易吸湿变形。 中密度纤维板 结构均匀,密度和强度适中,有较好的再加工性。产品厚度范围较宽,具有多种用途,如家具用材、电视机的壳体材料等。 硬质纤维板 产品厚度范围较小,在3~8毫米之间。强度较高,3~4毫米厚度的硬质纤维板可代替9~12毫米锯材薄板材使用。多用于建筑、船舶、车辆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