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能源回收和土地利用为主的厌氧消化技术路线厌氧消化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后续处理的效率并减少后续处理能耗。
通常认为厌氧反应可以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通过厌氧反应,污泥中有机物去除40%-60%,有害病菌减少。此外,厌氧消化提高污泥脱水稳定性,让焚烧等后续处理减少35%以上的能耗。
2、厌氧消化成本较低。
根据韦伯咨询统计,单纯厌氧消化投资成
低温余热污泥节能干化单价
沼气能源回收和土地利用为主的厌氧消化技术路线厌氧消化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后续处理的效率并减少后续处理能耗。
通常认为厌氧反应可以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通过厌氧反应,污泥中有机物去除40%-60%,有害病菌减少。此外,厌氧消化提高污泥脱水稳定性,让焚烧等后续处理减少35%以上的能耗。
2、厌氧消化成本较低。
根据韦伯咨询统计,单纯厌氧消化投资成本约为20-40 万元/(吨/日),由于不用鼓风曝气等,节约了成本,单纯厌氧消化运行费用约为60-120 元/吨(含水率80%,不包括浓缩和脱水),而好氧发酵运行费用为120-160 元/吨。
欧美50%以上的污泥采用厌氧消化处理,产生的沼气转化为电能可满足污水厂所需电力的33%~。但污泥厌氧消化在我国应用的并不顺畅。而调质压滤后十分之六的含水率的污泥成泥饼状,可采用渣土车进行运输,且无臭气、污水等二次污染。我国建设的约50 座污泥厌氧消化设施中,可以稳定运营的只有20 余座。主要原因是由我国污泥泥质差、处理厂运行管理水平低。我国污泥含砂量较高、有机物含量较低、污泥可生化性差,消化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产沼气率等指标普遍未达到国外标准。此外,我国缺乏沼气利用的激励机制,设备的投资费用高,系统运行较为复杂不易掌握。
不过采用碱解处理、热处理、超声波处理、微波处理等方法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污泥水解速率,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并通过项目经验的积累,企业也逐步掌握了较为的操作技能。污泥厌氧消化技术会是未来的一个主流方向。
生物质耦合发电
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1)生物质直接与煤炭、燃油、等燃料在锅炉内混合燃烧,我国早期开展的生物质耦合发电以该方式为主,这种方式对于火电发电机组来说,生物质利用热效率低,对生物质燃料处理和燃烧设备要求较高,并不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2)生物质燃烧锅炉直接产生蒸气,这部分蒸气可送人到锅炉再热器或送到汽轮机低压缸,这种耦合方式因为存在相对独立的生物质锅炉系统,对燃煤锅炉燃烧不产生影响,但是系统复杂,投资造价高;
3)生物质气化产生的燃气在锅炉内与其他燃料混合燃烧,这种方式对于火力发电机组来讲,需将生物质燃气总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就要调整燃煤锅炉的燃烧器和燃烧区域。
我国目前开展的燃煤耦合发电技术,主要趋向于第三种的燃气耦合方式。这是因为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特征、电站锅炉现状等因素,决定了燃气耦合方式具有对电站锅炉现有装备影响小、投资少、生物质利用热、对社会环境适应性强的优点。
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
近年来,相继发布《关于印发“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支持耦合发电的发展。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也已将耦合发电技术的研发推广列入《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能源技术“十三五”规划》等相关规划。污泥节能干化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脱水污泥送至污泥计量储存仓,然后用污泥泵将污泥送至流化床污泥干燥机中的进料口并将污泥进行分配。
污泥处理行业

的关键就是提升技术应用工艺和优化产业链融合。随着水处理技术、大数据等方面的发展,已经有很多污泥处理企业在积极的推进这块,试图利用这些技术解决一些固有的痛点。通过技术手段让传统污泥治理的效率和体验在得到提升的过程中,“产品化”已然从蓝图落地为带动产业链前行的新的商业模式,为需求侧提供更环保的绿色体验。我国污泥含砂量较高、有机物含量较低、污泥可生化性差,消化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产沼气率等指标普遍未达到国外标准。
污泥产品化正以多元的形式在国内越来越多的行业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