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棚始终要坚持 “因地制宜”的做法。比如对于一些耕作层浅、地下水位低的地区,就要避免建造“半地下式”大棚,不能出现“地窖式”棚室。应尽量减少下挖深度或直接在地表建棚。
对于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建成的下挖过深的棚室,我们建议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一是可以在能够保证棚室整体牢固性的前提下,将棚前脸处的土层挖取一部分,增加透光面积。二是将水渠规划在棚南端,并做走道,而将作物定植到棚北墙
温室蔬菜大棚骨架
建棚始终要坚持 “因地制宜”的做法。比如对于一些耕作层浅、地下水位低的地区,就要避免建造“半地下式”大棚,不能出现“地窖式”棚室。应尽量减少下挖深度或直接在地表建棚。
对于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建成的下挖过深的棚室,我们建议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一是可以在能够保证棚室整体牢固性的前提下,将棚前脸处的土层挖取一部分,增加透光面积。二是将水渠规划在棚南端,并做走道,而将作物定植到棚北墙根,从而提高种植效益。
云南移动苗床厂家,昆明移动苗床建设,欢迎咨询正规厂家。我们设计生产的移动苗床、温室大棚具有造价低、使用寿命长、实用效果好、便于安装和移动等优点,欢迎来电咨询。
对于棚内易发生涝灾的棚室,我们建议:一是作物种植要起高垄(35厘米左右),增加土壤耕作层,利用根系生长,避免沤根、涝根。二是要在棚后下挖深坑,降低棚内的地下水位。该做法已经在很多地方广泛应用,效果不错。
其次,测量证明,太阳光的投射率与光线入射角关系密切。其入射角在0°-40°范围内,太阳光线的入射率变化不明显,当入射角大于40°以后,随入射角增大,其透光率急剧下降。再由棚室采光面的角度公式:棚室采光面的角度=90°-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入射角40° 。“地窖式”大棚正是由于冬春季棚前脸处见不到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作物长势极差而得名。(注:太阳高度角之中,中午较大,早晨出太阳时为零,大棚采光面的角度应适当增加5°-6°。)可以看出,棚室采光面的角度受当地太阳高度角的制约。例如:在北纬35°左右地区 (山东枣庄、临沂等地),其冬至时太阳高度角为31.6°,建造大棚时,其棚屋面采光面的角度应大于 23°(ɑ=90°-31.6°-40°+5°=23.4°)

那么,大棚的南北总宽度就可以用下面公式算出:大棚南北总宽度=大棚较高点高度×ctgɑ(ɑ为棚屋面采光面角度,此为余切值)+后坡面的投影长度。按照以上方法,可确定出大棚的棚高和棚宽。
误区六:选址不佳
大棚是一种投资成本高、使用年限长的固定设施,一旦建造选址不佳,必将影响以后的棚室生产,降低种植效益。可是,我们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棚户的大棚,或距离公路太近,造成棚屋面上的粉尘量过多,影响了光照;或建在了低洼地块,雨季易造成棚内涝灾,沤根严重;或棚前、棚后有大树、建筑物等物体遮挡,棚内采光差,生长受影响。另外发现部分棚户的大棚在定其方位上偏离太大,以至于影响了棚屋面的采光角度。二:运输安装方便,通过折弯机,棚的高度,弧度,肩高,角度可任意弯曲。以上情况均与大棚建造前选址不佳有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