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井施工方案:
检查井位于道路下时,井盖应与道路齐平;位于绿化带时井盖应高于地面0.1m。井盖(座)质量应达到采用标准图说明要求,并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施工及验收规范》。雨污水检查井爬梯采用塑钢爬梯。
污、雨水预留支管检查井井径均为1.00m,中心位于道路红线外绿化带内距绿化带外边线1m,雨水支管管径为d600,坡度为5‰,污水支管管径为d3
预制检查井
检查井施工方案:
检查井位于道路下时,井盖应与道路齐平;位于绿化带时井盖应高于地面0.1m。井盖(座)质量应达到采用标准图说明要求,并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施工及验收规范》。雨污水检查井爬梯采用塑钢爬梯。
污、雨水预留支管检查井井径均为1.00m,中心位于道路红线外绿化带内距绿化带外边线1m,雨水支管管径为d600,坡度为5‰,污水支管管径为d300,坡度为5‰。
现浇检查井的施工工艺:
基坑验收 浇筑垫层砼 绑扎井室总体钢筋骨架 浇筑井室底板砼 支侧墙模板 浇筑砼 拆模砌筑流水槽 安装砼井盖板 抹八字灰 养护 安装井盖板 安装井筒。
预制检查井的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垫层施工→井室拼装、连接管道→盖板吊装→流槽施工→井口处理→闭水试验→回填→井盖安装→验收。
(1)施工操作要点
a.高程复核
测量放线用全站仪进行检查井位和水准仪进行高程复核。
b.检查井底基础施工
进行基底处理,按规范进行高程、平整度、地基承载力等项目的检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符合设计要求(≥120kPa)。垫层注意控制高程和平面位置。
c.井室拼装、盖板吊装
装配式预制检查井吊装使用16T汽车吊,各调节拼块之间,垂直方向的接缝为企口连接,由1:2防水水泥砂浆或聚氨酯搀和水泥砂浆密封。安装时注意井室垂直,注意井室预留口轴线与管道轴线相符合。盖板安装注意平整,高程控制路基顶标高。
【山西福民水泥制品厂】
拥有1流设备,技术,并伴有良好的制作队伍,具备大批化生产能力。已成为一家产品全、规格齐、质量优、服务佳的现代化企业,能够满足广大客户的各种需求。
井框固定
加固时将井框与井盖卸开,待拆除内模后在安装,采用吊悬可调节支架固定井框,井框下采用三组C40预制块,沿检查井井周范围均布。预制块可采用渗水步道砖、砌块砼,高度15cm。(5)高程控制
井盖安装高程按测量定位的四个点用“十字法”控制,并在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准确定位。



混凝土浇筑
采用C25早强水泥混凝土,确保在三小时强度达到80%,以便于开放交通,混凝土终凝后应将表面拉毛,混凝土表面应比设计路面高程低4cm。保证井框与路面高程一致。
井内处理
内模拆除后,加固混凝土井口内与砖砌井口抹面接顺,保证井壁平滑,圆顺,抹面应密实压光。
检查井施工方案 本工程污雨水检查分为圆形混凝土检查井、矩形混凝土检查井。圆形混凝土检查井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检查井,井室按06MS201-3规定施工;、施工场内临时道路施工场内的临时道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合理安排布置,优化布置方案,提高现场利用率。矩形混凝土检查井和阶梯式混凝土检查井采用现浇;矩形直线混凝土和阶梯式混凝土检查井检查井室按06MS201-3规定施工。 1、检查井井盖:井盖采用防沉降、防盗、防噪音三防井盖,井盖上均有“雨”、“污”标志,井盖直径规格为Ф700mm。位于机动车车道上的雨污水检查井采用D400型球墨铸铁井盖(承重荷载≥400kN),位于非机动机车道上雨污水检查井采用C250球墨铸铁井盖(承重荷载≥250kN)。检查井座做法及要求详见《检查井盖》GB/T2358-2009。 检查井位于道路下时,井盖应与道路齐平;位于绿化带时井盖应高于地面0.1m。


井盖(座)质量应达到采用标准图说明要求,并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施工及验收规范》。雨污水检查井爬梯采用塑钢爬梯。⑤预埋件应预留,其位置、数量及做法详见安装施工图,焊接工作应选派合格的焊工进行,不得损伤结构钢筋。 2、污、雨水预留支管检查井井径均为1.00m,中心位于道路红线外绿化带内距绿化带外边线1m,雨水支管管径为d600,坡度为5‰,污水支管管径为d300,坡度为5‰
基坑验收
浇筑垫层砼
绑扎井室总体钢筋骨架
浇筑井室底板砼
支侧墙
模板 浇筑砼 拆模砌筑流水槽 安装砼井盖板 抹八字灰 养护 安装井盖板 安装井筒。 (1)基底的验收和处理:目的主要是确保基底的高程和承载力。首先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采用机械开挖检查井处基坑(随沟槽开挖一起进行),基坑周边采用自然放坡,坡度与管道沟槽开挖坡度相同,基坑底部的宽度要同时满足支模板和操作的需要。在井盖顶面用小线拉双十字线,利用周边已铺好的沥青路面或路缘石做井盖安装高程。清底时采用人工进行,清完基底后,对高程进行复核,同时请勘察单位、监理、设计、业主单位对基底的承载力和土质进行验核,承载力采用钎探技术,验收基底的承载力,承载力要大于120Kpa。若不满足规范要求,按不良地基处理法处理,直至承载力合格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