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仓储灌区毛油输送泵输送至精炼车间的毛油经过毛油滤器R202a除去粗杂后进入质量流量计,然后与脱臭油换热R304a进入板式蒸汽加热器R203加热到75-80℃±,与定量泵R204量加入的80%的磷酸进入刀式混和器R206混和后进入酸反应罐R206a停留15-30min,通过输送泵R207输送至板式水冷却器R208 冷却至60-75℃±,与定量泵R210定量加入的稀碱液(理精炼一般用
大型蓖麻籽油精炼油设备生产厂家
从仓储灌区毛油输送泵输送至精炼车间的毛油经过毛油滤器R202a除去粗杂后进入质量流量计,然后与脱臭油换热R304a进入板式蒸汽加热器R203加热到75-80℃±,与定量泵R204量加入的80%的磷酸进入刀式混和器R206混和后进入酸反应罐R206a停留15-30min,通过输送泵R207输送至板式水冷却器R208 冷却至60-75℃±,与定量泵R210定量加入的稀碱液(理精炼一般用1~3oBe′,化学精炼一般用10~24oBe′)进入变频调式混和器R211混和后进入中和反应罐R211a停留30-45min,由输泵R212输送至R213加热到90℃±,然后进入离心机分离。分离来的皂脚进入皂脚罐输送至车间外,分离出来的油则进入板式热器R216加热到92℃±,然后与热水R219(热水温度保持比油温度高5-10℃±)、8~10oBe′的柠檬酸进入离心混合器R221混合后进入离心分离机R222,废水进入油水分离箱R265由泵R265a到污水处理车间,油进入(三级真空系统)真空干燥器R217脱水,然后进入脱色工段。
2.2脱酸工序 脱除游离脂肪酸的过程称之脱酸。游离脂肪酸存在于油脂中会导致油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削弱〔1〕。因此油脂脱酸工序是精炼过程的中心工序,即用碱与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发生中和反应,使游离脂肪酸生成皂后排放出去,达到脱酸的目的。
2.2.1 化学反应〔2〕
主反应: RCOOH+NaOH=RCOONa+H2O;
不完全中和:2RCOOH+NaOH=RCOOH.RCOONa+H2O
水解反应::2RCOONa+2H2O=RCOOH.RCOOH+2NaOH;
皂化反应::C3H5(COOR)3+3NaOH=C3H5(OH)3+3RCOONa
蓖麻籽油酸值超过6的较少〔3〕,皂脚量不大,为避免生成稀薄松散皂脚,碱炼过程使用较高浓度碱液和一定超量是必要的。
2.2.2.2 操作温度 操作温度是影响脱酸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影响体现在脱酸的初温、终温、升温速度等方面。油脂被皂化的概率随操作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操作温度控制在工艺限 制的低温下进行,避免中性油的皂化损失。在中和反应过程中,为了避免转化成油/水型乳浊液,以致形成油-皂不易分离的现象,中和温度必须保持稳定和均匀。中和反应后,为了避免皂粒的胶溶和被吸附组分的解吸,加热到蕞终温度的速度愈快愈好。蓖麻油在脱酸时温度要调整到75℃~85℃后,加入预先配制好的碱液进行中和。反应过程中温度要保持 80℃±2℃左右。
4.形态与色泽:
蓖麻的果实为三室蒴果,分有刺和无刺。蒴果为球型,成熟后三裂,内有种籽三粒,即蓖麻籽。种子扁圆型,有光泽,种皮坚脆。外表有光滑的薄膜、灰色和不规则的白、黑、红、紫相间的斑纹。
5.构造:
蓖麻籽由种皮、种阜、胚乳、子叶、胚所组成。种皮约为全重的17%~39%分为外种皮和内种皮。外皮坚硬,内皮为柔软薄壁细胞组织。种子略窄的一端有型种阜它是种皮的附生物,由珠孔附近的珠被扩展而成。有的种阜的有一条横沟,在种子的略平一面的,紧靠种阜。合点在略平一面的钝端。珠孔在隆起一面的,紧靠种阜,胚乳很大,白色,将胚包在其中,胚有二片薄膜状白叶,上有明显的脉纹以及胚根、胚茎、胚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