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六次大提速:1997—2007年的六次大提速,使升入了普铁(时速160的特别列车)和铁路(运行160及其以上时速的动车组即高速列车)时代。
1997年4月1日零时次大提速。开行了狭义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高时速达140公里。客车平均时速由1993年初48公里提到54.9公里。
1998年10月1日零时第二次大提速,广
38KG铁路扣件厂商
铁路六次大提速:1997—2007年的六次大提速,使升入了普铁(时速160的特别列车)和铁路(运行160及其以上时速的动车组即高速列车)时代。
1997年4月1日零时次大提速。开行了狭义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高时速达140公里。客车平均时速由1993年初48公里提到54.9公里。
1998年10月1日零时第二次大提速,广义列车高时速达160公里,非提速区段列车高120公里:提升了普铁档次。
2000年10月21日零时第三次提速,提速线接近一万公里,客车平均时速到60.3公里。列车七个等级调整为三个。扩大了中普铁的范围。
2001年10月21日零时第四次提速,提速线增加三千公里。
2004年4月18日零时第五次提速,提速线增加三千五百公里,增开19对高时速160公里的直达特快列车,几大干线的部分地段线路基础达到时速200公里的要求即升级为中级铁路,引进外国动车组,货车系统大改革。
2007年4月18日零时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开行时速200公里以上的212对城际铁路动车组,出现了的高速列车CRH,形成一批客运通道,铁路进一步大发展。而且既有线上高时速达250公里,走到了高速铁路的门口了。
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技术要求,由于客运专线列车运行速度高、密度大,对扣件有更高的技术要求。客运专线用扣件系统应具有以下主要性能。保持轨距能力扣件系统应保持由钢轨和混凝土轨枕(或混凝土轨道板)组成的轨道框架几何特征稳定,即保持轨距和防止轨距扩大,同时增强轨道框架的弯曲和扭转刚度,以保证轨道框架的稳定性。
德国VOSSLOH(福斯罗)公司和英国PANDROL(潘得罗尔)公司在建立合资企业,生产高速铁路扣件。
平顺性,扣件系统应保证钢轨具有更好的平顺性。良好的平顺性可以降低由于轨道不平顺引起的激振,减少列车通过时的振动,从而提高乘客舒适度。
减振性能,轨道的动力效应与行车速度有直接关系,高速列车通过时,轨道动力效应将急剧增大。因而要求扣件系统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即要求采用弹性更好的缓冲垫板。与有砟轨道相比,无砟轨道结构中由于取消了提供线路弹性的道碴层,这样就要求无砟轨道扣件系统具有比有砟轨道更好的弹性,以地降低轨道的振动,减缓轮轨间的冲击。对于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来说,要求扣件系统各节点刚度一致,以减小动力不平顺。

无砟轨道扣件系统:综合各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扣件成功经验,各种不同类型的无砟轨道扣件均是在原有砟轨道扣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以适应无砟轨道的需要,除德国VOSSLOH300型扣件外,基本上均采用带铁垫板的弹性分开式扣件(VOSSLOH300型扣件为带铁垫板的弹性不分开式扣件),混凝土基础不设挡肩。大多扣件采用双弹性垫层,往往一层垫层弹性较好,为扣件系统提供弹性,另外一层垫层刚度很大,主要起缓冲作用,垫板静刚度介于20~60kN/mm之间。
我国铁路扣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已有50年历史,经历了从刚性扣件到弹性扣件的发展历程,采用的扣压件从扣板到弹片,发展成以弹条为主要形式,扣件系统从单一的扣件形式向多种扣件形式发展,以适应不同轨道结构和新型轨道结构的发展,并满足不同运营条件的要求。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