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粒状贝氏体Bg和M-A组元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焊缝性能的影响
1块状铁素体形成之后,待转变的富碳奥氏体呈岛状分布在块状铁素体之中。
2在一定的合金成分和冷却速度下,这些富碳的奥氏体岛可转变为富碳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称为M-A组元。
3在块状铁素体上M-A组元以粒状分布时,即称“粒状贝氏体”,简称Bg。
4由于粒状贝氏体的奥氏体岛,可有不同的转变或分解。当岛内
压力容器厂家
压力容器粒状贝氏体Bg和M-A组元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焊缝性能的影响
1块状铁素体形成之后,待转变的富碳奥氏体呈岛状分布在块状铁素体之中。
2在一定的合金成分和冷却速度下,这些富碳的奥氏体岛可转变为富碳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称为M-A组元。
3在块状铁素体上M-A组元以粒状分布时,即称“粒状贝氏体”,简称Bg。
4由于粒状贝氏体的奥氏体岛,可有不同的转变或分解。当岛内在冷却过程中部分地转变为马氏体(形成M-A组元)时,则此时韧性下降;而岛内奥氏体也可能在较缓冷却时部分的分解为铁素体和渗碳体并有残余奥氏体,则此时的韧性上升。
正火材料容器强制性要求
1. 下列材料应在正火状态下使用:[GB/T 150.2-2011 p42 4.1.4]
(1)多层容器内筒的 Q245R 和 Q345R;
(2)厚度大于 36mm 的壳体用 Q245R 和 Q345R;
(3)厚度大于 50mm 的其他受压元件(法兰、管板、平盖等)用 Q245R 和
Q345R;
2. 厚度大于 80mm 的正火、正火加回火钢板,可增加一组 1/2T 处的冲击试
验。[GB/T 150.2-2011 p46 4.1.6]
3. 壁厚大于 30mm 的钢管和使用温度-20℃的钢管,不允许使用终轧温
度符合正火温度的热轧代替正火热处理。[GB/T 150.2-2011 p51 5.1.1]
4. 碳素钢螺柱用毛坯应进行正火热处理。[GB/T 150.2-2011 p63 7.1.2]
5.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法兰在下列任一情况下需经正火热处理:[GB/T
150.3-2011 p183 7.1.5]
(1)法兰断面厚度大于 50mm;
(2)锻制法兰;
6. 正火、正火加回火钢材制造的受压元件,宜采用冷成形或温成形,温成形
时,需避开钢材的回火脆性温度区。[GB/T 150.4-2011 p322 6.1.2]
7. 厚度大于 50mm 的正火、正火加回火钢板,可增加一组 1/2T 处的冲击试
验。[GB/T 12337-2014 p13 4.2.5

关于焊接接头的规定
1. 用焊接方法制造的压力容器的 A、B 类对接接头应当采用全截面焊透的型
式。[TSG 21-2016 p21 3.2.2.1]
2. 压力容器的接管(凸缘)与壳体之间的焊接接头设计以及夹套压力容器的
焊接接头设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采用全焊透结构:[TSG
21-2016 p21 3.2.2.2]
(1)介质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
(2)要求气压、气-液组合压力试验的容器;
(3)第Ⅲ类压力容器;
(4)低温压力容器;
(5)进行疲劳分析的压力容器;
(6)直接受火焰加热的压力容器;
3. 除简单压力容器外,不允许降低焊接接头系数而免除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
检测。[TSG 21-2016 p21 3.2.3 (2)]
4. 焊接接头系数 φ=1.0 的压力容器,其 A、B 类焊接接头应进行 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