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阴极电泳涂装工艺控制要点(一)
电泳涂装前必须对工件进行表面前处理 , 以除去其表面的油污、锈蚀 , 并形成结晶致密的磷化膜 ,然后再进行电泳涂装 , 在工件表面沉积一层均匀的无缺陷的涂层 , 经烘烤完成电泳涂装工艺。汽车车身阴极电泳涂装工艺一般由电泳涂装前处理、电泳涂装、电泳后清洗、电泳涂膜的烘干等四道主要工艺 ( 或工序 ) 组成 , 在生产时对电泳涂装生
阴极电泳涂料技术
汽车车身阴极电泳涂装工艺控制要点(一)
电泳涂装前必须对工件进行表面前处理 , 以除去其表面的油污、锈蚀 , 并形成结晶致密的磷化膜 ,然后再进行电泳涂装 , 在工件表面沉积一层均匀的无缺陷的涂层 , 经烘烤完成电泳涂装工艺。汽车车身阴极电泳涂装工艺一般由电泳涂装前处理、电泳涂装、电泳后清洗、电泳涂膜的烘干等四道主要工艺 ( 或工序 ) 组成 , 在生产时对电泳涂装生产现场和电泳槽液的控制至关重要。
1 电泳涂装工艺
1. 1 前处理
汽车车身金属零件涂装前处理主要包括脱脂、除锈、除氧化皮及化学转化膜处理 ( 磷化、氧化、钝
化 ) 。首先应清洗掉各种污物 ( 如油污、锈、氧化皮、焊渣、金属屑等)随后进行化学处理(磷化、钝化),并进行充分水洗 , 以洗掉前处理药品、磷化沉渣等 , 后用去离子水洗。所用去离子水水质要好 , 电导率应不大于 25 μ
S/cm, 并确保车身的滴水电导率不大于 50 μ S/cm 。
车身经前处理后油污未洗净而带入电泳槽内会影响电泳质量 , 产生缩孔、 ; 锈不除掉 , 磷化不上 , 还易产生电泳涂膜的异常附着 , 且在涂膜下能继续扩蚀 ; 氧化皮不除净 , 则不导电 , 泳涂不上 ;焊渣、金属屑、前处理药品、磷化沉渣不除净而带入电泳槽 , 则会影响槽液稳定性和涂装质量。
实践证明 , 车身阴极电泳涂装前的磷化膜应具备以下质量标准 : 外观为结晶细小、致密、均匀、无锈蚀、无沉渣沉积的浅灰色膜层 ; 磷化膜质量应在 2 ~ 3
g/m2 范围内 ; 结晶细度应小于 10 μ m; P 比在85% 以上 [ 即膜中 Zn 2 Fe(PO 4 ) 2 · 4H 2 O 含量高 , 耐碱性好 ] 。在车身进行电泳涂装前 , 磷化膜表面可全干或全湿 ( 无水珠) 进入电泳槽 , 为了节能 , 取消了涂装前处理后电泳涂装前的烘干工序。
商用车用贮气筒电泳涂装工艺
贮气筒是商用车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车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如下:1 )对压缩空气起到冷却作用。由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油、水,这些油水的混合物必须在贮气筒中得到充分的冷却,使其冷凝、沉积于筒底。2 ) 起贮存和再提供压缩空气的作用。贮气筒作为压缩空气的供给装置之一,首先必须保证贮存的压缩空气有一定压力,以便 给制动装詈及其车辆其他附属用气设备提供压缩空气。根据整车的配置和使用要求不同,商用车制动系统中贮气筒的数量不同,一般使用3- 4个,重型商用车可达5 - 6个。
商用车用贮气筒涂装工艺现状及存在问题
贮气筒为封闭型容器,内壁与外界的连通完全依靠焊接螺母,而焊接螺母的孔径很小,孔径也在20 mm 以下;之外,贮气筒的圆筒形状,加上部分双腔的特殊结构以及贮气筒向超长、超重方向的发展,也决定了贮气筒的涂装特点容易出现的问题和未来涂装的发展趋势。贮气筒涂装工艺的变迁与汽车涂装技术、涂装材料和涂装设备的进步和发展密不可分,贮气简涂装工艺主要有浸漆涂装工艺、电泳涂装工艺、粉未喷涂工艺等。
泳涂装较传统的涂装工艺,具有、低污染、高质量的涂装优点,克服了阳极电泳涂装工艺存在的泳透力低、耐蚀性差等缺点,在汽车涂装生产中获得广泛应用。但贮气筒本身结构为圆柱形,仅有几个较小的螺纹孔与外界相通,部分产品中间还有隔板,采用全自动生产线进行大批量生产时,其涂装工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采用阴极电泳涂装技术,在生产线上安装巧妙的翻转机构,解决贮气筒入槽时内腔有气泡不能够充满溶液、出槽时内腔溶液流不尽而带出槽液的问题,确保了前处理质量;同时,在电泳过程中增加辅助电极并采用入槽后通电的方式,解决了贮气筒内壁泳透力不足和涂层阶梯纹的问题,确保了电泳涂装质量。
白车身车门铰链电泳流痕概述
电泳流痕,是车身制造过程中常见的工艺过程缺陷,多见于车身的车门铰链、门盖压合边等部位。白车身在电泳过程中,因液体毛细虹吸作用影响使得少量电泳槽液或清洗液残留在车身钣金缝隙或零件间隙中,电泳后的烘干过程中残留液体的表面张力变小,从缝隙或间隙中流淌到车身表面,形成电泳流痕。
电泳流痕形成于电泳层外,并不影响电泳层本身质量,所以对于非外表面的电泳流痕一般不予处理;但门盖、侧围等外表面的电泳流痕,中涂层和面漆层无法有效遮盖,导致漆面缺陷,生产过程中必须予以消除。打磨流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浪费生产节拍;电泳流痕严重时,返修时间超出生产节拍,会造成生产停台;打磨返修也增加了车身制造成本。
综上,解决电泳流痕问题对于提高车身漆面质量、降低制造成本、提升车身生产平顺性有重要意义。电泳流痕产生于涂装的生产工艺,但引发电泳流痕的因素有多种,白车身构造就与电泳流痕的产生有直接关联。
车身电泳烘干后,车门铰链区域侧围外板的表面出现电泳流痕,流痕为白色或淡黄色,喷涂面漆后仍清晰可见,综合缺陷率在 40%左右。电泳流痕会导致漆面缺陷, 必须在面漆工序前返修消除,程度较轻流痕用砂纸打磨即可,程度较重流痕需要用设备打磨;若遇到连续多台车身均需设备打磨,容易引发生产停台。流痕返修属于返修工艺,并非正常的生产工艺,消耗人力物力,给生产造成困扰的同时也增加了车身制造成本。
卡车车身阴极电泳涂装工序过程
一、车身电泳过程
1、车身在经钝化水洗后,进入电泳槽。
电泳时间一般在3min左右,厚度要求薄膜是内表面14~18um左右,外表面18~22um左右;厚膜电泳在车身外表面可达30~40um左右。
2.零次UF液喷洗。
车身出电泳槽后,进行UF液喷淋冲洗,喷涂压力一般在0.06~0.08MPa左右,各车身通过喷淋段的时间在60~90秒钟,UF流量一般在于2.2m3/h左右。
二、超滤液清洗
1、车身进入超滤液冲洗区域。喷嘴流量2.2m3/h左右,入口喷洗压力0.04MPa,出口喷洗压力0.08MPa左右,喷洗时间是60~90秒钟每辆车。
2、循环UF液浸、喷洗:
车身经喷洗后进入50m3~100 m3左右的浸洗槽。车身浸洗出槽后,仿形管上的喷嘴立即自动对车身喷洗,出口压力0.8~1.0Mpa,出口喷洗流量2.2 m3/h左右。
3、新鲜UF液喷洗:
车身进入新鲜超滤液清洗区域进行新鲜超滤液冲洗。入口压力是0.03~0.05MPa左右,出口压力为0.08~0.10MPa,喷嘴流量为2.2m3/h,喷洗时间等同链速运行此工序段时间,新鲜超滤槽容量V=10m3以上。
三、去离子水洗
1、循环去离子水浸喷洗:在UF液喷洗后,由运输链送入55m3左右的循环去水洗浸洗喷洗压力为0.08~0.10MPa,喷嘴流量2.0m3/h。
2、新鲜去离子水喷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