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底板,至少一条钢腹板,至少一条翼缘;所述钢腹板和翼缘的数量相同,钢腹板垂直固定设置在翼缘和底板之间.本发明中采用了钢腹板,有效的利用了钢结构腹板优良的平面外刚度,抗屈曲承载能力,抗剪能力,重量轻的优点;在制备叠合板时所使用的模具简单量少,制作方便;可根据线缆布置情况,现场在钢腹板开孔或工厂预制开孔;底板与钢腹板一次浇注成型,没有施工缝;预制板重量更轻.
装配式房屋定制
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底板,至少一条钢腹板,至少一条翼缘;所述钢腹板和翼缘的数量相同,钢腹板垂直固定设置在翼缘和底板之间.本发明中采用了钢腹板,有效的利用了钢结构腹板优良的平面外刚度,抗屈曲承载能力,抗剪能力,重量轻的优点;在制备叠合板时所使用的模具简单量少,制作方便;可根据线缆布置情况,现场在钢腹板开孔或工厂预制开孔;底板与钢腹板一次浇注成型,没有施工缝;预制板重量更轻.使得成品叠合板质量大大提高,也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可作为普通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良好替代品.
2.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施工工艺
施工时,先将多块预制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并排拼装在一起,然后依次在底板纵向肋上预留孔中穿插垂直于板肋的普通钢筋,接着再在预制带肋底板之间的拼缝处放置折线形钢筋,后现浇叠合层混凝土。待后浇叠合层混凝土凝结硬化后,各个预制带肋底板、普通钢筋、以及后浇叠合层将粘结成整体,形成一整块PK预应力双向配筋叠合板。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工艺简易流程如下:预制带肋底板进场—依次吊装铺设—设置临时支撑—板间抹缝处理—穿插横向非预应力钢筋—拼缝处放置折线形钢筋—布置支座负筋和板分布筋—(根据需要)安装开关盒、板上开孔等—浇筑叠合层混凝土。

3.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优点
与传统的混凝土叠合板相比,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1)预制底板上设置了混凝土纵向肋,纵向肋提高了预制底板的刚度和承载力,能满足预制底板在吊装、运输和施工过程中的受力要求。并且,在相同张拉预应力作用下,相对于预制混凝土薄平板来说,纵向肋可以明显减小预制底板的反拱值。
(2)预制带肋底板的纵向肋上预留有横向通孔,浇筑叠合层时,叠合层混凝土可以流入横向通孔洞内,待孔洞内混凝土凝结硬化后,其可以起到“销栓”作用,让预制带肋底板和叠合层混凝土牢牢粘结在一起。同时,在纵向肋孔洞中穿插横向钢筋即可实现此种叠合板板底的双向配筋。在叠合板的正常使用阶段,预制带肋底板内预应力钢筋和预留孔中穿插的非预应力钢筋将协同受力,使板具有良好的双向受力性能。
(3)预应力钢丝伸出预制底板端部成为胡子筋,胡子筋可以加强预制底板与叠合层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和锚固作用,提高了这种叠合板的整体性能和受力性能。
(4)施工时,在预制底板之间的拼缝位置放置了折线形钢筋,这样可以明显的解决拼缝处的开裂问题,提高了叠合板的整体性能和抗裂性能。
(5)在此种叠合板施工过程中,无需铺设底模板,这样可以节约大量模板。与此同时,因为预制底板和现浇叠合层之间具有很好的粘结与嵌固性能,施工时只需要设置少量临时支撑即可,这样便可节约大量支撑。所以,使用此种叠合板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并且可以有效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6)带肋底板先由工厂预制生产,这样能有效保障其肋高、开孔位置和大小等参数。现浇叠合层混凝土高度必须超过肋的面,这样更容易保证楼板的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横向穿孔钢筋也可以方便定位,因此施工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7)使用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经济效果十分明显,楼板造价比起整浇楼板降低约10%~30%,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需按照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分阶段验算。
(1)制作阶段
预制底板在生产过程中的脱模、堆放、运输以及吊装各个阶段进行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抗裂、挠度及承载力验算。脱模验算时,等效静力荷载标准值取构件自重标准值的1.2倍与脱模吸附力之和,且不小于构件自重标准值的1.5倍,脱模吸附力取1.5 kN/m2;吊装、运输时的动力系数取1.5。
(2)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叠合层混凝土还未达到强度设计值,此阶段荷载主要由预制底板承担,荷载包括预制底板自重、后浇混凝土自重以及施工荷载,本阶段施工荷载按1.5 kN/m2计算。
(3)使用阶段
在使用阶段,叠合层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强度值,此时叠合板按整体构件考虑,应分别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计算。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