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晃车处置方法,(1)原因查找:检查人员经防护到达现场后,应照“看,重点量”的原则,对晃车的道岔及前后各200m线路进行检查,首先检查轨面几何状态,其次检查道岔结构状态。(2)现场处理:立即组织对道岔几何尺寸超过临时补修管理值的偏差或结构性问题等进行整修,作业后应严格进行质量回检确认,视道岔型号和状态按有关规定放行列车,同时通过驻站防护员掌握通过列车对线路的反映,如司机反映
码头螺纹道钉
道岔晃车处置方法,(1)原因查找:检查人员经防护到达现场后,应照“看,重点量”的原则,对晃车的道岔及前后各200m线路进行检查,首先检查轨面几何状态,其次检查道岔结构状态。(2)现场处理:立即组织对道岔几何尺寸超过临时补修管理值的偏差或结构性问题等进行整修,作业后应严格进行质量回检确认,视道岔型号和状态按有关规定放行列车,同时通过驻站防护员掌握通过列车对线路的反映,如司机反映还有晃车,要继续整修。如确认晃车点无危及安全的病害,现场人员应立即联系驻防护员销记,常速放行列车。(3)总结分析:发生晃车经现场抢修恢复常速后,继续加强检查或整修,确保轨道几何状态受控。同时还应及时组织分析,查找真正原因针对应急预案中存在不足,进行补充完善。
道岔红光带原因分析,(1)道岔绝缘接头绝缘失效,或接头弹条与夹接触连电造成绝缘失效。(2)道岔内轨道电路回路钢轨件断轨,造成道岔内轨道电路回路断电。处置方法,(1)由于绝缘接头绝缘失效造成的红光带,应将缘接头解开,进行重新胶接。(2)由于接头弹条与夹板接触连电造成绝缘失效时,正扣件系统,将弹条与夹板分离。(3)由于道岔内轨道电路回路钢轨件断轨造成红带,处理办法同道岔断轨处理。

钢筋混凝土结构均有一定的使用功能,或作为一受力结构、或作为一载体结构。结构承受相对集中荷载的时候,要预埋钢板来分布荷载,减小应力,例如预应力梁体端部埋设的张拉钢板。而墩柱墩柱上的预埋的沉降观测标、接地端子、电缆上桥槽道、吊篮支撑件、检查梯埋设件,都是属于把墩柱视为载体来实现其某种功能的预埋件。这样的预埋件对墩柱本身受力特性的改变可不计,只是对预埋件本身进行受力验算。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材和混凝土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量相当,这种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的预埋件多为型钢,也有特殊材质的预埋件,如有的预应力梁体中波纹管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大体积结构中预埋为穿拉筋或测内部温度的PVC管。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预埋件的作用时间有长有短,常见的预埋件大多参与结构受力、实现使用功能,为性的,也有为配合施工而临时预埋的预件。连续梁施工零号块时主墩墩身上的预埋件;施工垫梁石时,为留支座锚栓孔而埋设的预埋件,此类预埋件将在其完成其作为后做相应处理,或割除、或拔出,为临时性的。

道岔打磨区域应与两端线路的钢轨打磨区域相衔接,重叠打磨区域不得小于10m。道岔打磨以保证轨头廓形为主,打磨深度不宜过多。①打磨车砂轮起落点位置应准确,误差不得超过500mm。②大机打磨受限区域。尖轨区域:尖轨非工作边距基本轨工作边100m处与尖轨之间。心轨区域:长、短心轨非工作边间距100mn处与可动心轨前50mm处之间。上述区域的钢轨内侧可由打磨车打磨;钢轨外侧可采用小型打磨机打磨。③打磨车打磨尖轨、可动心轨顶面宽度小于2mm区域时应控制打磨角度和打磨量,以防止尖轨、可动心轨。④打磨车对轨距角区域应采用角度不大于45通打~3遍(包括尖轨、可动心轨)。⑤当受限区域的尖轨或可动心轨出现疲劳裂纹应采用小型打磨机处理,且应沿线路纵向进行打磨,保证圆角光滑过渡。⑥当受限区域因磨耗导致基本轨高于尖轨或翼轨高于可动心轨,并出现光带异常时,应按目标廓形采用小型打磨机打磨。⑦小型打磨机打磨时不得灼伤钢轨。
道岔打磨验收项目包括打磨廓形、轮轨接触光、打磨深度、打磨面粗糙度、发蓝带、打磨平面宽度、打磨砂轮起落部位的砂轮磨痕、波钢轨打磨前后谷深、滚动接触疲劳钢轨表面残留裂纹、擦伤轨表面硬度等。

度员或车站值班员办理相关手续。7.实行“机具材料管理制度”:机具材料必须允许上线许可、粘贴反光标识、统一编号、统一存放,实行上道前状态检查、上下道机具数量确认和专人管理等制度。8.实行“确认车确认制度”:每日作业天窗结束,开行确认列车,对线路环境、轨道状态进行检查确认。9.建立“设备故障应急处理机制”:制定设备障应急处理预案,建立科学的高速铁路应急处理机制,实现对事故、故障、灾害等情况的处理。
道岔设备检查是高速铁路道岔维修作业的依据检查应坚持“严检慎修”和“动态检查为主,动、静态检查相结合,结构检查与几何尺寸查并重”的原则,积极采用的检查设备,提高检查质量。
轨道动态不平顺的检查项目为轨距、水平、轨向、高低、扭曲、复合不平顺、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轨距变化率等;轨道巡检检查项目为钢轨外观、扣件、道床外观等。
检查周期及方式①综合检测列车每10~15天检查1遍。②探伤车对正线钢轨每年检查不少于7遍,冬季适当缩短检查周期。③车载式线路检查仪每天对线路检查不少于1遍。④利用便携式线路检查仪添乘检查线路每月不少于2遍。⑤巡检设备检查线路每半年不少于1遍。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