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涂装的前处理工艺
为获得涂层,涂漆前需对被涂物表面进行的前处理工作,均称为漆前表面处理。前处理是涂装工艺的基础,它对整个涂层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主要包括表面清理(除油,除锈,除尘等)和磷化处理两个部分。
表面清理的下几种方法:
(1)用热碱液清洗和用擦洗除去油污;在玻璃钢表面先用320-400目砂纸先打磨,然后用清洗除去脱膜剂;车身表面的黄锈应用磷酸配制的清
阴极电泳漆涂装加工
汽车涂装的前处理工艺
为获得涂层,涂漆前需对被涂物表面进行的前处理工作,均称为漆前表面处理。前处理是涂装工艺的基础,它对整个涂层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主要包括表面清理(除油,除锈,除尘等)和磷化处理两个部分。
表面清理的下几种方法:
(1)用热碱液清洗和用擦洗除去油污;在玻璃钢表面先用320-400目砂纸先打磨,然后用清洗除去脱膜剂;车身表面的黄锈应用磷酸配制的清洗液擦洗,以保证涂层有优良的防腐蚀性,以及涂层与被涂物表面有良好的附着力。
(2)对经清洗过的被涂金属制件表面进行各种化学处理以提高漆膜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能。对钢板制件进行特种化学处理,以提高漆膜和基材的结合力。
(3)采用机械方法清除被涂物的机械加工缺陷和创造涂膜所需的粗糙度。
磷化处理方式有整体喷射和整体浸式。采用薄膜型锌盐磷化处理,磷化膜质量1-3g/m,膜厚1-2μm,结晶粒度1-10μm,可采用低温25-35℃或中温50-70℃进行磷化。
车车身内腔电泳漆膜上膜概述
在汽车车身涂装过程中,车身内腔区域不喷涂面漆。全靠电泳底漆或在内腔通过注蜡工艺来防止车身内腔的腐蚀。因此,汽车车身内腔部位电泳漆膜上膜质量的好坏就将影响到车身内腔防腐的年限与防腐效果。
如果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电泳涂料的选择、工装设计及电泳工艺参数的选择等方面没有考虑汽车车身内腔电泳成膜问题,就会出现车身内腔电泳漆膜质量差.车身内腔局部区域没有电泳漆膜,造成该部位防腐蚀性差,防腐蚀时间短,特别在环境比较潮湿、盐分含量高的海边等地区,如果遇到雨水等场合,车身内腔更容易发生腐蚀,出现流黄水等现象,因此,改善汽车车身内腔等区域电泳漆膜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从电泳涂装理论、工装设计、涂装设备维护、电泳涂料、车身结构设计、电泳工艺参数调整等方面来分析如何改善汽车车身内腔电泳漆膜上膜的问题。从而避免汽车车身内腔出现锈蚀等质量问题。
电泳涂装理论分析
电泳涂装在汽车涂装中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在汽车工业中普及和技术更新快的车身涂底漆方法。目前.国产汽车车身已有95%以上采用阴极电泳涂底漆。电泳的基本原理是电泳涂料的离子化树脂溶解分散于水中,并离解形成带电胶粒;在直流电场中,离子化的树脂胶团会同时发生电泳、电解、电沉积和电渗作用,使之在金属表面附着一层有一定绝缘性的漆膜。
电泳指胶体溶液中的阳极和阴极接电后,在电场的作用下带正(或负)电荷胶体粒子向阴极(或阳极)一方泳动现象称为电泳。电解指电解质水溶液在直流电场中,水发生电解。电沉积指当离子化胶粒泳到电极表面时。胶粒因中和失稳析出并附着在电极表面上。电渗指分散介质向带电粒子泳动相反方向运动的现象。从电泳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车身内腔电泳漆膜上膜的关键是保证车身内腔区域的电场分布,从而在电泳过程中,保证在汽车车身内腔能够形成完整均匀的电泳漆膜。
解决汽车车身内腔电泳漆膜上膜的工艺分析
涂装设备维护
电泳涂装过程中,涂装设备(如车体抱具、电泳阳极系统等)如果不定期进行维护,清理车体与抱具接触点的电泳漆膜。对电泳阳极系统进行杀菌等措施,将严重影响到车身内腔的电场分布.从而导致车身内腔电泳漆膜质量差。
由于长期不清理车身与抱具抱点接触处的电泳漆.抱具上附着的电泳漆膜比较厚,严重影响了导电性,从而影响了车身内腔等区域的电场分布,导致在电泳过程中车身内腔电泳漆膜厚度不能满足工艺要求,从而影响了车身内腔的防腐;电泳阳极系统需要定期检查,确认阳极膜表面的污染状态,定期对阳极膜进行杀菌处理.可以保证车身等内腔部位的电场分布,从而保证车身内腔电泳漆膜在工艺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防腐性。
电泳涂料
采用不同类型的电泳涂料,汽车车身内腔形成的电泳漆膜厚也会不同。在其它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采用高泳透力的电泳漆,车身内腔等区域电泳漆膜厚度比非高泳透力电泳漆膜厚。车身内腔的防腐能力要好。泳透力是在电泳涂装过程中使背离电极的被涂物表面涂上漆的能力。是电泳涂料的重要特性之一。
与电泳槽液的电导和湿涂膜的比电阻有关,两者越大该漆的泳透力越高,同时,泳透力与涂装工艺参数(泳涂时间、涂装电压、槽液固体份)有直接关系,泳涂时间长、电压和固体分高,泳透力也会适当提高。泳透力的大小是确保空腔部分、缝隙间等表面涂上漆的目标值.如果选择了泳透力的电泳涂料及工艺参数.车身内腔表面的涂膜仍然很薄或,则应该改进车身的结构设计,通过增开工艺孔来解决泳涂质量问题。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