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从新闻中看到电池的消息,电池的原因一般有一下几点:
1.设计时正极过量,或者涂布不均,运输过程中振动导片错位,充电时有锂枝晶出现。 2.运输过程中振动导片错位,导致电极膨胀时通过壳体或连接片发生短路。 3.毛刺和粉尘,振动和膨胀造成隔膜短路。
4.隔膜不良。 5.点焊镍带时电流过大,将内部外层隔膜损伤或增加金属粉尘。 6.运输过程电压和温度造
封孔剂价格
经常会从新闻中看到电池的消息,电池的原因一般有一下几点:
1.设计时正极过量,或者涂布不均,运输过程中振动导片错位,充电时有锂枝晶出现。 2.运输过程中振动导片错位,导致电极膨胀时通过壳体或连接片发生短路。 3.毛刺和粉尘,振动和膨胀造成隔膜短路。
4.隔膜不良。 5.点焊镍带时电流过大,将内部外层隔膜损伤或增加金属粉尘。 6.运输过程电压和温度造成SEI层的不稳定。 7.充电过充。(一般不会是PTC的原因,1.0C电压值不超过4.8V都没事,4.3-4.5V电液分解造成鼓胀,除非电池本身有问题) 补充一点:铝壳或钢壳焊接强度不够,充电内压升高时焊接处撑裂,空气中的氧气与沉积在负极表面的锂金属反应,放热,燃烧而导致。
以上7点原因可以看出,金属粉尘也是导致电池的主要原因之一,询问过很多有多年电池钢壳镀镍的师傅,金属粉尘导致的原因一般跟镀镍添加剂和镀镍工艺有关,铭丰电池钢壳镀镍的客户有一百多家,有少部分出现金属粉尘问题,经过我们工程师到现场多工艺的调整,也都解决了,铭丰化工专注镀镍添加剂18年,其中电池钢壳镀镍添加剂性能更是突出,深度能力强,耐腐蚀性好

电镀镍缸分析方法A. 总镍含量分析仪器: 1ml吸管 250ml锥形瓶 100ml量筒 50ml滴定管试剂: 0.1M EDTA标准液 紫脲酸铵指示剂 20%NH4OH溶液方法:取1ml样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DI水100ml。加入0.1g紫脲酸铵指示剂及20ml 20% NH4OH溶液。用0.1M EDTA标准液滴定至紫兰色为终点。
这样,对于镀液中不知光亮剂含量,我们就可以通过做赫尔槽试验来与已知含量的样板做对比。
1.镀层不够光亮
当镀层表面不够光亮,我们首先看电流是否偏小,在调好pH值和温度的情况下增加电流,看镀层亮度是否增加,如果镀层的亮度还没有改变的话,初步确定是缺少了次级光亮剂。
做赫尔槽试验,我们先加入少量次级光亮剂,从少到多慢慢往上加,并且添加的量与已知含量的阴极样板作比较,直到试验阴极板与标准含量的阴极板相符为止。我们在观察试验阴极板的同时,还要看镀层应力是否增大了。
2.镀层起皮脱落
镀层起皮原因很多,如前处理不良、中间断电时间过长、pH值不当、温度过低、电流过大、光亮剂或有机杂质过多等。应根据起皮的情况逐一排除。
首先应该怀疑前处理不良或者中间断电时间是否过长。注意观察暗镍是否也是起皮的,如果暗镍也起皮,那一定是前处理不良。然后再量温度,测pH值,分析镀液含量。
如果这些工作都做了还没有解决的话,再分析光亮剂的含量:将镀液取出1升做稀释试验,将每次稀释后的试验阴极板与标准阴极样板作比较,直到试验阴极板与标准含量的阴极板相符为止。
然后用稀释好的溶液做电镀试验,看镀出的亮镍层是否还起皮。如果不起皮了,说明是光亮剂加多了,按试验的结果对溶液进行调整就可以了。
如果还是起皮,那可能是溶液中有机杂质或异金属杂质多了,需要将镀液中的光亮剂、有机杂质及镀液中的异金属杂质一起处理掉。
在处理铁、铜、锌等金属杂质的同时加入活性炭,然后过滤,后按标准含量的低起点对溶液进行光亮剂的添加并对溶液进行电解。
3.镀层发雾、发花
当往镀槽里添加光亮剂时,一定要搅拌均匀。如果搅拌不均匀,镀层不但会发花,有时还会有白雾状,同时还会引起镀层脆裂。
如果搅拌均匀了镀层还有花斑,有可能是初级光亮剂加多了,可以通过电解将多余的光亮剂去掉。还有一种可能是镀后放置时间过长而未清洗所致。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