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操作要点
(1)预制构件的进场验收
预制构件进场时须对每块构件进场验收,主要针对构件外观和规格尺寸进行检查。
要求外观质量上不能有严重的缺陷,且不应有露筋和影响结构使用性能的蜂窝、麻面和裂缝等现象。
(2)预制构件的现场堆放
PK叠合板采用板肋朝上叠放的堆放方式,严禁倒置,构件应有清晰的吊点、附着点、拉结点标识,各层PK板下部设置垫块
装配式建筑定制
5. 操作要点
(1)预制构件的进场验收
预制构件进场时须对每块构件进场验收,主要针对构件外观和规格尺寸进行检查。
要求外观质量上不能有严重的缺陷,且不应有露筋和影响结构使用性能的蜂窝、麻面和裂缝等现象。
(2)预制构件的现场堆放
PK叠合板采用板肋朝上叠放的堆放方式,严禁倒置,构件应有清晰的吊点、附着点、拉结点标识,各层PK板下部设置垫块,垫块在构件下的位置应与脱模、吊装时的起吊位置一致。
各层薄板间也须设置垫木且垫木应上下对齐,堆放层数不应大于6层,并应有稳固措施。
(3)支模架搭设
叠合板支撑系统采用满堂架支撑体系。在叠合板安装时,在梁/墙两侧设置600mm宽的水平模板并加设支撑,保证工人安全作业,增大墙顶/梁侧刚度,更有利于保证墙体的垂直度和梁侧模的稳定。
(4)墙、柱、梁钢筋绑扎
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墙、柱钢筋进行竖向连接,进行钢筋绑扎,并将构造柱等二次竖向构件的钢筋一并绑扎,竖向钢筋绑扎完成并验收合格后进行墙、柱模安装。
(5)构件吊装
根据预制构件设计重量及远处预制构件起吊重量选取塔吊型号,PK叠合板一般重0.4T-0.9T,对于局部距离较远的预制构件起吊困难,需辅助汽车吊进行吊装。

在混凝土建筑楼盖中,钢筋混凝土板一般作为结构层,找平层与面层作为建筑构造层.在现行结构设计中,结构层作为受力构件承担所有的板面荷载,然而事实上,建筑构造层的存在提高了板的抗弯承载力.但是按现行的"设计规范"设计时,这种对抗弯承载力的有利影响是不被计入的.本文通过静力加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对现浇混凝土板与采用不同建筑面层的叠合板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承载性能(破坏形态,裂缝,挠度,承载力)与受力机理,展开的工作主要有:1.查阅了大量与叠合构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并对叠合构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介绍.2.通过三组板的对比试验(组为80mm,100mm,120mm厚的纯混凝土板;第二组为三块80mm厚混凝土底板+3 0mm砂浆+10mm瓷砖;第三组为三块80mm厚混凝土底板+20mm砂+20mm混凝土)研究分析了破坏形态,裂缝,挠度,承载力及受力性能;试验证明,叠合瓷砖面与混凝土面的混凝土板的刚度和承载力有明显提高.3.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两组叠合构件与一组现浇混凝土构件进行数值模拟.根据计算可知有限元非线性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契合度较高.由静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可知,钢筋混凝土板的瓷砖面层以及混凝土面层的存在对提高板的刚度与承载力是明显的.

预应力叠合板工艺原理
PK叠合板采用预应力技术,使其承载能力大大提升,板底支架的立杆可优化为较大间距,减少了安拆量。同时,PK叠合板仅在短边一端预留钢筋,另一端采用支座附加钢筋的形式,可先绑扎完现浇梁钢筋后再进行叠合板吊装,安装简便,施工难度大幅降低。
工艺流程
构件运输及现场堆放→支撑架搭设→钢筋绑扎→模板支设→PK叠合板吊装→板缝处抹灰→现浇层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

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主要由混凝土、低松弛高强预应力钢丝、桁架腹弦钢筋以及上弦灌浆钢管组成,所用材料可归为三类:钢材、混凝土、高强灌浆料。
(1)钢材规格及性能
钢材的规格及性能指标见表1。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采用的钢材主要有底板预应力筋、底板构造钢筋、桁架上弦钢管及桁架腹弦钢筋。
(2)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的预制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当板跨不大于5.4 m时为C40,当板跨大于5.4 m时为C50;叠合层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C30。
(3)灌浆料
灌浆钢管作为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预制底板的上弦杆件,承受压力,对施工阶段的承载力和刚度影响较大,钢管内灌浆材料强度不宜较低,宜采用抗压强度标准值不50 MPa的微膨胀高强砂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