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被测长度与基准长度并排放置,在测量比较过程中由于制造误差的存在,移动方向的偏移,两长度之间出现夹角而产生较大的误差。误差的大小除与两长度之间夹角大小有关外,还与其之间距离大小有关,距离越大,误差也越大。为减小测量不确定度,应尽可能遵守以下基本测量原则:小变形原则测量误差定义:被测量的测得值x与其真值x 0之差,即:△= x -x 0 由于真值是不可能确切获得的,因而
激光跟踪仪测量精度
若被测长度与基准长度并排放置,在测量比较过程中由于制造误差的存在,移动方向的偏移,两长度之间出现夹角而产生较大的误差。误差的大小除与两长度之间夹角大小有关外,还与其之间距离大小有关,距离越大,误差也越大。为减小测量不确定度,应尽可能遵守以下基本测量原则:小变形原则测量误差定义:被测量的测得值x与其真值x 0之差,即:△= x -x 0 由于真值是不可能确切获得的,因而上述善于测量误差的定义也是理想要概念。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比被测量值的可信度(精度)更高的值,作为其当前测量值的“真值。
测量:是以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将被测对象与复现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并以被测量与单位量的比值及其准确度表达测量结果。例如用游标卡尺对一轴径的测量,就是将被对象(轴的直径)用特定测量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与长度单位(毫米)相比较。若其比值为30.52,准确度为±0.03mm,则测量结果可表达为(30.52±0.03)mm。任何测量过程都包含: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误差等四个要素。测高,测量高差通常用精密水准仪进行。当视线短至5~10米时,测量高差的精度可以达到 0.05毫米左右。用带有机械测微装置的精密水准器安装设备时,测量相距不到 1.5米的两点高差精度,可以达到0.01毫米左右。用精密的液体静力水准仪测量高差的误差可减少至几个微米。应用电子技术判断水准器气泡居中的精度为0.5"。通常用精密经纬仪进行,以其望远镜的视准面为基础,从而测定目标点的横向偏离值。要求高度时可用准直望远镜。张紧的弦线也可用作基准线,并用读数显微镜测量设备部件距离基准线的垂距。激光束也可作为基准线,有时使激光束经菲涅耳波带板干涉形成光点或亮十字丝像,配合光电接收靶进行准直测量,如果激光束在真空管道中传输,则波带板准直法精度可以达准直长度的10的-7次方数量级。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用标准偏差表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称为标准不确定度,按照评定方法不同,它可分为两类:用对一系列重复观测值进行统计分析以计算标准不确定度的方法,称为A类评定;用不同于统计分析的其他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称为B类评定。测高,测量高差通常用精密水准仪进行。当视线短至5~10米时,测量高差的精度可以达到 0.05毫米左右。用带有机械测微装置的精密水准器安装设备时,测量相距不到 1.5米的两点高差精度,可以达到0.01毫米左右。用精密的液体静力水准仪测量高差的误差可减少至几个微米。应用电子技术判断水准器气泡居中的精度为0.5"。测试:是指具有试验性质的测量。也可理解为试验和测量的全过程 。检验:是判断被测物理量是否合格(在规定范围内)的过程,一般来说就是确定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过程,即判断产品合格性的过程,通常不一定要求测出具体值。因此检验也可理解为不要求知道具体值的测量。计量:为实现测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
测量基准是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并具有规定计量单位特性的计量器具。在几何量计量领域内,测量基准可分为长度基准和角度基准两类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包括精密地直线定线、测量角度(或方向)、测量距离、测量高差以及设置稳定的精密测量标志。从测量方案设计、实地施测到成果处理和利用的各个阶段中都要利用误差理论进行分析。为减小测量不确定度,应尽可能遵守以下基本测量原则:基准统一原则,测量基准要与加工基准和使用基准统一。即工序测量应以工艺基准作为测量基准,终检测量应以设计基准作为测量基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