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智能结构系统
2. 智能化仪器及机械
3. 电子信息技术及应用
4. 光电技术及应用
5. 检测与控制技术
6.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测试技术
精密仪器及机械7. 智能微机电系统技术
8. 微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9. 环境工程与地理信息技术
10 .智能文字图像识别技术及应用
11. 光电
精密机械加工图片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智能结构系统
2. 智能化仪器及机械
3. 电子信息技术及应用
4. 光电技术及应用
5. 检测与控制技术
6.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测试技术
精密仪器及机械7. 智能微机电系统技术
8. 微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9. 环境工程与地理信息技术
10 .智能文字图像识别技术及应用
11. 光电检测技术及智能化仪器
12. 微型机器人技术
13. 电子CAD技术
14. 机器人视觉与触觉
15. 动态检测技术及信号处理
16. 智能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17. 精密测量与智能化仪器
18. 虚拟仪器、网络仪器及软件无线电技术
19.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20. 虚拟数学化家庭技术
21.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
22. 企业间电子商务实用技术
23. 人体生物识别技术及系统
24. 通信技术与微系统


为了保证加工精度,粗、精加工分开进行。因为粗加工时,切削量大,工件所受切削力、夹紧力大,发热量多,以及加工表面有较显著的加工硬化现象,工件内部存在着较大的内应力,如果粗、粗加工连续进行,则精加工后的零件精度会因为应力的重新分布而很快丧失。对于某些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在粗加工之后和精加工之前,还应安排低温退火或时效处理工序来消除内应力。 (2)、合理地选用设备。粗加工主要是切掉大部分加工余量,并不要求有较高的加工精度,所以粗加工应在功率较大、精度不太高的机床上进行,精加工工序则要求用较的机床加工。粗、精加工分别在不同的机床上加工,既能充分发挥设备能力,又能延长精密机床的使用寿命。 (3)、在机械加工工艺路线中,常安排有热处理工序。热处理工序位置的安排如下:为改善金属的切削加工性能,如退火、正火、调质等,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前进行。为消除内应力,如时效处理、调质处理等,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为了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如渗碳、淬火、回火等,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之后进行。如热处理后有较大的变形,还须安排终加工工序。


应用范围广泛,从软金属到淬火钢、不锈钢、高速钢等难切削材料,及半导体、玻璃、陶瓷等硬脆非金属材料,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可利用磨削进行加工。 珩磨 用油石砂条组成的珩磨头,在一定压力下沿工件表面往复运动,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可达Ra0.4 ~0.1 μm,可到Ra0.025μm,主要用来 加工铸铁及钢,不宜用来加工硬度小、韧性好的有色金属。 精密研磨与抛光 通过介于工件和工具间的磨料及加工液,工件及研具作相互机械摩擦,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与精度的加工方法。

光整加工。光整加工后的工件。这个也是一步,同样非常的重要。主要表面的光整度的加工(如研加工、珩磨加工、精磨加工﹨滚压加工等),应放在工艺路线阶段进行,加工后的表面光洁度必须要达到客户的要求,一定要确保加工出来的精密零部件安放,争取做到轻拿轻放,因为轻微的碰撞都会损坏表面,在光整加工后,都要用绒布进行保护,不准用手或其它物件直接接触工件,以免光整加工的表面,由于工序间的转运和安装而受到损伤。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