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扫捕集
吹扫捕集是一种成熟的前处理技术。通过用惰性气体吹扫样品,将挥发性有机物捕集到带有吸附剂的捕集阱上,来从基质中提取VOC。然后加热捕集阱以待测物质解吸到GC / MS进行分离和分析。方法HJ605列出了该方法规定的65种目标分析物,校准范围为5μg/ml至200μg/ml。该方法还推荐“C”捕集阱,其吸附物质为1/3 Tenax,1/3硅胶和1/3活性炭。
全自动吹扫捕集代理商
吹扫捕集
吹扫捕集是一种成熟的前处理技术。通过用惰性气体吹扫样品,将挥发性有机物捕集到带有吸附剂的捕集阱上,来从基质中提取VOC。然后加热捕集阱以待测物质解吸到GC / MS进行分离和分析。方法HJ605列出了该方法规定的65种目标分析物,校准范围为5μg/ml至200μg/ml。该方法还推荐“C”捕集阱,其吸附物质为1/3 Tenax,1/3硅胶和1/3活性炭。
吹扫捕集吹扫气流速
吹扫气流速取决于样品中待测样品的浓度、挥发性与样品基质的相互作用(如溶解度);以及其在捕集管中的吸附作用大小。用氦气时,流速范围为20~60mL/min,用氮气时可以稍高一些,但氮气的吹扫效果不及氦气。原因是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氦气大。注意,吹扫流速太大时会影响样品的捕集,造成样品组分的损失。
吹扫流量对测定结果也有不同的影响,随吹扫流量的增大回收率有降低的趋势,吹扫流量的设置结合其他因素选择。
3>吹扫时间
原则上讲,吹扫时间越长,分析重现性和灵敏度越高。但考虑到分析时间和工作效率,应在满足分析要求的前提下,吹扫时间尽可能短。实际工作中可通过测定标准样品的回收率(通常要求大于90%)。环境分析中吹扫时间一般为10min 左右。
1、因压缩机是感性负载,通断电时的瞬时电流比正常工作时高数倍,较易熔断保险,应选用8A保险管。
2、工作过程中压缩机不启动,热保护继电器启动,说明压缩机温度过高,待冷却后即可自动恢复正常。
3、为避免机内存水过多,影响空气纯度,所以,每次关机前需按下排水开关数秒钟即可。(可将排水口接入塑料瓶中避免水外溅),每日排水不得少于一次。
4、从观察窗观看变色硅胶的情况,用户可根据需要更换新的硅胶,或进行干燥处理。
5、为了确保气体纯度,仪器每工作1000小时,需要更换活性炭一次(活性碳为20-40目,铅笔芯式)。
6、由于压缩机为开路工作方式,故润滑油会随水排出机外,造成消耗,所以在使用一年后适当给压缩机加润滑油,加油口在压缩机出气口旁边(或从进气口亦可),建议加18号冷冻机油200克。
7、进气口过滤器需定期清洗(周期视室内粉尘情况而定,可用超声波清洗)以保持进气通畅,否则易引起压缩机工作负载增大并发热,温度过高时会发生过热保护而导致停机。
由于环境样品具有被测物浓度较低、组分复杂、干扰物多、同种元素以多相形式存在和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化等特点,通常都要经过复杂的前处理后才能进行分析测定。经典的前处理方法,如沉淀、络合、衍生、吸附、萃取、蒸馏、干燥、过滤、透析、离心和升华等,重现性差,工作强度大,处理周期长,又要使用大量等。同时,处理复杂样品还需多种方法配合,操作步骤更多,更易产生系统与人为误差。若把整个分析全过程划分为取样、样品制备与处理、分析测定、数据处理和总结报告五部分,则样品处理所需时间占整个分析过程的61%,而分析测定的时间只占6%,样品制备时间竟是分析测定的10倍。因此样品前处理预分离是环境分析中薄弱的环节,而也是环境分析化学乃至分析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关键环节,开发准确度高、简单且无溶剂化的前处理方法非常迫切。自1974年Bellar和Lichtenberg发表有关吹扫捕集色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物以来,一直受到环境科学与分析化学界的重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