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操作要点
(1)预制构件的进场验收
预制构件进场时须对每块构件进场验收,主要针对构件外观和规格尺寸进行检查。
要求外观质量上不能有严重的缺陷,且不应有露筋和影响结构使用性能的蜂窝、麻面和裂缝等现象。
(2)预制构件的现场堆放
PK叠合板采用板肋朝上叠放的堆放方式,严禁倒置,构件应有清晰的吊点、附着点、拉结点标识,各层PK板下部设置垫块
墙板安装
5. 操作要点
(1)预制构件的进场验收
预制构件进场时须对每块构件进场验收,主要针对构件外观和规格尺寸进行检查。
要求外观质量上不能有严重的缺陷,且不应有露筋和影响结构使用性能的蜂窝、麻面和裂缝等现象。
(2)预制构件的现场堆放
PK叠合板采用板肋朝上叠放的堆放方式,严禁倒置,构件应有清晰的吊点、附着点、拉结点标识,各层PK板下部设置垫块,垫块在构件下的位置应与脱模、吊装时的起吊位置一致。
各层薄板间也须设置垫木且垫木应上下对齐,堆放层数不应大于6层,并应有稳固措施。
(3)支模架搭设
叠合板支撑系统采用满堂架支撑体系。在叠合板安装时,在梁/墙两侧设置600mm宽的水平模板并加设支撑,保证工人安全作业,增大墙顶/梁侧刚度,更有利于保证墙体的垂直度和梁侧模的稳定。
(4)墙、柱、梁钢筋绑扎
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墙、柱钢筋进行竖向连接,进行钢筋绑扎,并将构造柱等二次竖向构件的钢筋一并绑扎,竖向钢筋绑扎完成并验收合格后进行墙、柱模安装。
(5)构件吊装
根据预制构件设计重量及远处预制构件起吊重量选取塔吊型号,PK叠合板一般重0.4T-0.9T,对于局部距离较远的预制构件起吊困难,需辅助汽车吊进行吊装。
2.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施工工艺
施工时,先将多块预制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并排拼装在一起,然后依次在底板纵向肋上预留孔中穿插垂直于板肋的普通钢筋,接着再在预制带肋底板之间的拼缝处放置折线形钢筋,后现浇叠合层混凝土。待后浇叠合层混凝土凝结硬化后,各个预制带肋底板、普通钢筋、以及后浇叠合层将粘结成整体,形成一整块PK预应力双向配筋叠合板。
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工艺简易流程如下:预制带肋底板进场—依次吊装铺设—设置临时支撑—板间抹缝处理—穿插横向非预应力钢筋—拼缝处放置折线形钢筋—布置支座负筋和板分布筋—(根据需要)安装开关盒、板上开孔等—浇筑叠合层混凝土。

预应力叠合板高抗裂性能
预制底板通过张拉螺旋肋钢丝使全截面受到预压应力,张拉控制力σcon=0.5fpyk。以35 mm厚、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ftk =2.39 MPa)预制底板为例,n根预应力钢丝在混凝土底板受拉边缘建立的预压应力σpc。预应力底板以(σpc+ftk)/ftk的比值来表述混凝土底板的抗裂能力。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底板的抗裂能力是普通混凝土底板的两倍以上。
目前,装配式建筑所用叠合板的预制混凝土底板厚度均大于60 mm。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底板借助预应力筋提供的预压应力及钢管桁架提供的较大刚度,在满足裂缝及挠度控制要求的情况下,底板小厚度可以做到35 mm,质量减少了约40%,有利于构件运输及塔吊吊装。高强预应力钢丝作为受力筋,在抗拉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也减少了用钢量。生产工艺上因采用长线台座张拉制作,模具摊销少;蒸汽养护及各种自动化机具的使用均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