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汽车用面漆汽车面漆是汽车多层涂层中后涂层用的涂料。它直接影响汽车的装饰性、耐候性、保光保色性、耐化学品性、抗沾污性及外观,因而对汽车用面漆的质量要求非常高。
A. 汽车用面漆选用条件
根据汽车的使用条件,产品品种和设计要求,在选择汽车用面漆或制定面漆技术条件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外观:符合生产条件的漆膜厚度和硬度、光泽、流平性、丰满度、清晰
阳极电泳涂料掉漆
3 汽车用面漆汽车面漆是汽车多层涂层中后涂层用的涂料。它直接影响汽车的装饰性、耐候性、保光保色性、耐化学品性、抗沾污性及外观,因而对汽车用面漆的质量要求非常高。
A. 汽车用面漆选用条件
根据汽车的使用条件,产品品种和设计要求,在选择汽车用面漆或制定面漆技术条件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外观:符合生产条件的漆膜厚度和硬度、光泽、流平性、丰满度、清晰度、色彩鲜明度,以保证汽车车身具有高质量的协调的外形。
(2)硬度和抗崩裂性:面漆漆膜应坚硬,具有足够的硬度,以防止涂层在汽车行驶中由于路面砂石的冲击和磨擦时产生划痕。一般烤漆130-140℃/30min,双组分自干或低温70-80℃/30-60min。
(3)耐候性:汽车用面漆涂膜在热带地期曝晒(≥12月),只允许轻微的失光和变色,不得有起泡、开裂和锈点。人工老化1000h,面漆失光率≤15%,变色或粉化≤1级。
(4)耐潮湿性和防腐蚀性:面漆与底漆、中涂配套后,浸泡在水中或暴露在相对湿度高的空气中,面漆层不起泡、不变色、不失光。双组分聚氨酯涂料中面配套后,40℃/10d,面漆漆膜基本无变化。
(5)耐化学品性:主要是面漆与底漆、中涂配套后,具有一定的耐酸、碱、机油、、刹车液、冷冻液、肥皂液和各种洗涤剂的能力。
(6)施工性能:要求汽车面漆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在装饰性要求高的场合,面漆干透后应具有优良的抛光性能;面漆液应具有较好的重涂性和修补性。
(7)耐高温性、抗寒性:汽车面漆应能适应高寒高热地区的气候条件要求。聚氨酯汽车面漆一般均能通过-40℃至50℃的温变试验,满足用户的要求。
涂装工艺
汽身的涂装工艺属于装饰、保护性多层涂装,是汽车涂装中工序、涂装质量要求的涂装工艺。
(一)常用的涂装工艺体系
常用的涂装工艺体系按涂层来分可分为二涂层体系(底漆+面漆);三涂层体系(底漆+中涂+面漆或金属闪光漆/罩光清漆);四涂层体系(底漆+中涂+面漆+罩光清漆,适用于对涂装要求更高的豪华车)。
一般常见的是三涂层体系,装饰性要求高的轿车车身、大客车和旅游车车身、载重汽车的驾驶室等一般采用三涂层体系。
按干燥条件来划分,可分为烘干体系和自干体系。烘干体系适用于大批量流水线生产的汽车涂装;自干体系适用于小批量生产的汽车涂装和大型特种汽车车身涂装。
大型客车、旅行车车身一般涂装工艺如下:
前处理(除油,除锈,清洗,表调)磷化清洗干燥底漆干燥腻子粗刮(干燥,打磨,擦净)腻子细刮(干燥,打磨,擦净)中涂(干燥,打磨,擦净)修整(快干中涂,干燥,打磨,擦净)面漆(干燥或罩光)分色(干燥)
汽车电泳自动化生产线
工艺流程
复验白车身→预清理→装挂→上件→预脱脂→脱脂→水洗1→水洗2→表调→磷化→水洗3→水洗4→纯水洗→平台沥水→电泳→UF1→UF2→DI水洗→平台沥水→下件→电泳烘干→强冷→检验
根据被处理工件的材质和产品的结构形式,通常前处理设备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化学处理:
自动喷淋式前处理—主要适用于产品批量大,形状结构单一的工件,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发动机、轻工产品、家电产品、塑料覆盖件等的前处理。
人工喷淋式前处理—主要适用于产品批量小,形状结构不一,品种繁杂的工件,广泛应用于重型机械制造制造行业。
人工操作槽浸式前处理—适用于产品批量大、结构复杂、带内腔的工件,或无法进行吊挂的工件,也有采取装筐浸槽处理方式。
二、机械处理方式:
自动抛丸设备—适用于产品批量较大的结构件的表面处理,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结构件的制造行业、厂房钢结构制造行业、厂房钢结构制造行业。
人工抛丸设备—适用月批量小,形状结构不一,品种繁杂的结构件,广泛应用于大型机械制造、船舶制造行业等。
为了防止金属表面生锈和腐蚀,许多产品如日常生活用品,机械、车辆、电器制品都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过程,我们公司有现代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制造出不同规模的前处理设备,来满足广大客户的要求。
国内汽车卡车行业底盘涂装工艺现状及改进方法(一)
出现底盘锈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组成卡车底盘的零部件在装配前存在着未经油漆涂层保护的表面或这些零部件装配前虽经油漆,但装配过程中造成的磕碰、划伤经整车装配后得不到有效的全部修复。采用全新的卡车底盘涂装工艺,可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1、汽车卡车底盘零部件在物流、装卸、底盘装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汽车卡车底盘零部件,如车架、前桥、中桥、后桥、悬架板簧等,外形复杂、单件重量较大,这些零部件在物流运输、装卸、底盘装配过程中产生磕碰、擦伤现象。
2、传统的汽车卡车底盘涂装工艺
国内汽车卡车企业常规的底盘涂装工艺如下。车架零部件成型→车架铆接 →整体车架前处理→车架电泳→烘干→底盘装配→下线点补漆。该工艺简单易行,但由于车架整体电泳的防腐效果一般,致使出厂后的汽车卡车在使用或销售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a.底盘各大部件的表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色锈斑或锈蚀。
b. 组成车架的衬梁与大梁之间的联接处、大梁和横梁的端部、各种支座与大梁等零(部)件的结合面处会出现流淌的黄色锈迹。
c. 铆钉孔部位出现流淌的黄色锈迹。
d. 卡车在 待售过程中或使用一段时间后,底盘即会出现漆膜粉化、失光和退色等现象。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配套件
各种底盘零部件形状复杂,在原厂生产过程中,因涂装工艺处理不到位而遗留有锈蚀隐患。
2.2、装配结构与工艺
底盘零部件在运输、装卸和装配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磕 / 碰 / 划伤。按常规生产工艺,虽然在底盘装配后或整车装配后有补漆工序,但由于工件形状复杂以及装配后的位置难以触及等原因,导致某些受损部位得不到有效修复。
2.3、车架整体涂装工艺的局限性
组成车架的各个结构件与大梁之间通过铆接 成型,铆接前的各个结构件均为金属白坯件,因此,涂装前车架上已形成多处白件贴合夹层,这些贴合夹层部位往往成为涂装前处理和电泳的盲区。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