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版本的《冲(剪)压作业安全技术培训教材》中,都有这样的规定:依据冲模的技术安全状态,在上、下模板正面和后面应涂以安全色以示区别。安全模具为绿色,一般模具为黄色,必须使用手动送料的模具为蓝色,危险模具为红色。另外,再配合凸凹模间的小间隙以及凹模适当的小圆角,在冲裁过程中形成冲裁局部区域的三向压应力状态,从而保证冲裁的塑性变形过程。而其所谓安全模具的定义则为:在正常工作时
梯子冲孔设备
在不少版本的《冲(剪)压作业安全技术培训教材》中,都有这样的规定:依据冲模的技术安全状态,在上、下模板正面和后面应涂以安全色以示区别。安全模具为绿色,一般模具为黄色,必须使用手动送料的模具为蓝色,危险模具为红色。另外,再配合凸凹模间的小间隙以及凹模适当的小圆角,在冲裁过程中形成冲裁局部区域的三向压应力状态,从而保证冲裁的塑性变形过程。而其所谓安全模具的定义则为:在正常工作时,手不必进入模腔的模具。这种臆想出来的规定,实际上也是一种误导,会使操作者放松警惕,导致发生事故;
现介绍一份日本多年前的相关资料,本人认为它所反映的规律,基本上也与我国现在的情况相符,简介如下:
⑴按企业规模分析:半数以上的冲压事故发生在不满50人的小企业里,小批量的零星生产占70%;
⑵按压力机的类型分析:80%以上的事故由曲柄压力机产生。7%为剪板机产生。
⑶按压力机的大小分析:70%左右的事故发生在50吨以下的小型压力机上。18%发生在50~100吨的压力机上。其余为100吨以上。
⑷按受伤部位分析:右手47.4%,左手37%,面颈部6.9%,右脚3.8%,左脚2.5%,头部1.6%,前躯0.5%,后躯0.3%。
⑸按事故发生时的直接原因分析:
取送制件时引起的占31.5%;
发生在设备操作中改正或扶持材料的占25.6%:
模具安装调整中的占20.4%;材料运输中的占13.9%;
安全装置不完备的占4.0%;模具不好用的占2.0%;
起动踏板故障引起的占0.6%;其它占0.6%
⑹按年度统计的事故总量来看:
(某5年时间段)依次为:7445(死4),7551(死8),9047(死13),8828(死15),9176(死18)。(取自日本工业年鉴)
⑺按操作方式分析:脚踏开关操作占69%,按钮操作占29%;
⑻按保护装置的型式分析:双手按钮占42%,拉手式占26%,推手式占16%,光电式占14%,栅栏式占2%;
⑼按送料型式分析:手工送料占91%,使用手持工具占6%,自动化送料3%.

冲压操作易发生伤人事故的原因分析
冲床之所以多发生伤人事故,主要是由于冲床生产的特点是工序简单、速度快,滑块往返运动一次就能完成一个工序或一个零件,一个工作班一台机床可以完成数千到数万个工序或零件。
由此引出以下问题:
1、直到现在,绝大多数企业仍为手工进行送料、排样落料、取件、清除废料等工作。(一)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延续了“十五”全1面高速发展的好势头,无论是行业规模、产业结构、产品水平,还是国际竞争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操作者要单调地重复“上料(或排样定位)→启动滑块冲压→卸件→清除废料→上料(或排样定位)→……”动作,这些动作的配合顺序需要准确无误,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设备或人身事故。
根据人机工程学和行为科学、心理学所揭示的规律,人在长时间从事这种在极为嘈杂的环境中进行而又简单重复的作业动作时,极易产生机体疲劳、神情恍惚、反应迟缓现象,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失调。磨损事实是许多现象综合地交织在一起而发生的,按其磨损的机理分为6种:端面磨损、侧面磨损、磨料磨损、粘接磨损、冲精冲模具的要求由于精冲的冲裁条件和材料的分离与普通冲裁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模具有一定的要求[2]。万一出错,惨剧便在瞬间发生。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冲压过程中发生的伤害事故,多数发生在长时间加班或周一及周末思想较分散的时候。
另外,对于16吨以下的小型冲床来说,其运动速度远远大于人的反应速度,是造成事故的又一个原因。二是在自动冲压过程中,若发生送料或排料故障,由于人脑的本能作用,监管人员往往会认为可来得及去手工排除,而冒险伸手进入危险区。即便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要想将手作出移动几厘米的动作,也需要0.3~0.4秒,而这段时间已超过滑块从上死点到下死点的时间。也就是说,即便在头脑清醒的情况下,若手在模内时意识到误启动了滑块,也来不及将手撤出危险区。

武汉市华鑫铆接机械厂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烽0火工业园内,是国内较早从事铆接机研制和生产的企业。一九九三年四月以来,企业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三大系列八十多个品种的产品。4、工作场地组织不良,通道不畅,重物安放不稳等等,易发生磕碰、划伤、砸伤事故。广泛应用于五金、工具、汽车、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机械、电器、仪表、纺织等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