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的历史
1973年爆发次石油危机,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发达的经济,国际舆论开始关注起世界“能源危机”问题。能源审计是发达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倡导,起源于美国,1977年美国联邦正式使用能源审计这一术语。
开展能源审计工作规模较大的是英国。英国叫“能源调查”,日本称为“能源诊断”。
在我国,1979年有人从监督的角度提出
能源计量制度
能源审计的历史
1973年爆发次石油危机,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发达的经济,国际舆论开始关注起世界“能源危机”问题。能源审计是发达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倡导,起源于美国,1977年美国联邦正式使用能源审计这一术语。
开展能源审计工作规模较大的是英国。英国叫“能源调查”,日本称为“能源诊断”。
在我国,1979年有人从监督的角度提出了能源审计概念,原经委副主任袁宝华在1983年9月7日人民日报《科学技术节能》一文中也提出了能源审计一词,并提出:“能源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严密的能源消费审计和监督。”
1990年南阳市开始做能源审计,1995年原经贸委确定南阳为能源审计试点。
1997年 发布了《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
2001年 原计委在南京召开了能源审计研讨会。
2006年10月 发改委等五部门开展十一五“千家企业节能活动”,与签订节能目标,能源审计作为硬性要求。
2008年4月1日 实施新的《节能法》,把能源审计纳入法律程序,规范技术标准。
2012年5月9日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组织“千家”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和编制节能规划 ——冀发改环资〔2012〕464号。
2017年1月5日 河北省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全省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工作——冀公节能办〔2017〕1号。
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能源计量制度
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改造,应当进行能源审计和投资收益分析,明确节能指标,并在节能改造后采用计量方式对节能指标进行考核和综合评价。
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制定、落实情况;
(二)能源消费计量、监测和统计情况;
(三)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
(四)节能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情况;
(五)能源管理岗位设置以及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六)用能系统、设备节能运行情况;
(七)开展能源审计情况;
(八)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
对于节能规章制度不健全、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情况严重的公共机构,应当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能源审计能源计量制度
依法开展能源审计,组织实施能源绩效评价,开展达标对标和节能自愿活动,采取企业节能自愿承诺和适当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提升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水平。严格执行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管理岗位和能源管理负责人等制度。
推动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公告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启动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积极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任务分解到了各地区,在24个省市启动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试点工作。继续完善和严格执行机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开展了空调、照明、锅炉系统节能诊断和改造,完成了办公区所有非节能灯具的改造。
在化工、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行业遴选能效“”,树立节能,开展对标达标。开展能源审计活动,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能源审计,帮助用能单位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严格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目标考核,压实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责任。充分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做好能源宏观分析和战略规划;建设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中心,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
能源审计
在国资委的指导推动下,绝大多数企业成立了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节能工作机构,建立化节能工作队伍,构建起从下到上的节能工作组织体系。大力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开展能源审计、能源绩效评价、能效对标,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为做好节能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国资委将节能目标考核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中,确保节能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对于违反节约能源有关规定、造成能源严重浪费、完不成节能目标任务的企业,给予相应处罚。对取得突出成效的企业,在任期考核中予以表彰奖励。各企业也进一步完善节能工作责任制,把节能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建立起由集团公司到基层岗位的考核奖惩体系。
企业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立足自身实际,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节能竞赛、主题培训,使节能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有力助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