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生物菌种——制备
也称种子制备,是指菌种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扩大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生产菌种的制备过程。以作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菌体量及合成产物之用。种子制备包括孢子制备和菌丝体制备(见图),其中(1)~(4)为孢子制备过程。保存在沙土管或冷冻管中的生产菌种,用无菌手续挑取少许,接入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25℃(或较高温度)下培养5~7天(或较长时间)。所得孢
耐低温生物菌种报价
低温生物菌种——制备
也称种子制备,是指菌种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扩大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生产菌种的制备过程。以作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菌体量及合成产物之用。种子制备包括孢子制备和菌丝体制备(见图),其中(1)~(4)为孢子制备过程。保存在沙土管或冷冻管中的生产菌种,用无菌手续挑取少许,接入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25℃(或较高温度)下培养5~7天(或较长时间)。所得孢子还需进一步用较大表面积的固体培养基以获得更多孢子,对于霉菌类孢子制备,多数采用大米、小米之类的天然培养基。将培养成熟的斜面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扁瓶固体培养基上,于25~28℃培养14天。将成熟的扁瓶孢子于真空中抽干,使水分降至10%以下,并放入 4℃冰箱中备用。一次制得的孢子瓶可在生产上延续使用半年左右。菌孢子的培养基大多是采用麸皮或豌豆浸出液、牛肉膏及无机盐与琼脂制成的。将斜面孢子接入扩大的扁瓶孢子培养基中,于28~37℃培养5~14天。所获得的大量孢子可直接作为种子罐 (6)的种子。如果有些生产菌种不产孢子,如产生菌或产孢子不多的,则可采用摇瓶(5)液体培养制得菌丝体,作种子罐的种子。种子罐的目的是使接入有限的孢子或菌丝体迅速发芽、生长、繁殖成大量菌体。其中的培养基组分应是易于被菌体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和氮源(如玉米浆等),及无机盐(如磷酸盐)等。作为发酵罐(7)的种子应是生命力旺盛、染色深、菌丝粗壮,无杂菌及异常菌体。接种量一般在10%~20%。
低温生物菌种的发展趋势
生产成本低、应用效果好
我国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使单位化肥量的增产量下降,因此有效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增加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的施用不再是权宜之计,而是降低农民投入,提高产品、减少环境污染,取得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
生产无公害食品、减少环境污染的需求
无公害食品对当今的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提出来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内外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生产安全、无公害的食品成为一个发展趋势,这就为开发生产好的微生物肥料提供一个好的发展机遇。并且由于滥用化肥引起的土壤质量下降,地下水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无污染的微生物肥料的综合作用更显示出它的应用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

低温生物菌种——常用菌种介绍
球形芽孢菌
球形芽孢菌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形成亚末端膨大孢子囊和球形芽孢的好气芽孢菌。在已发现的49个鞭毛型中有9个(H1、H2、H3、H5、H6、H9、H25、H26和H48)的菌株对蚊幼虫有一定的杀毒作用。其中大部分高毒力菌株属型H5、H6和H25,如2362、1593、2297、Ts-1和C3-41等[6~11]。根据其杀蚊活性,这些菌株分为高毒力菌株和低毒力菌株,所有有毒菌株都具有较高的DNA同源性(>79%),属DNA同源型IIA型。
球形芽孢菌对不同蚊幼虫的杀毒作用主要是由其产生的毒蛋白实现的。现已证明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能产生两类不同毒蛋白,一类是存在于所有高毒力菌株中的晶体毒蛋白;另一类是存在于低毒力菌株中部分高毒力菌株中的Mtx素蛋白。
生物菌种的特点
调节生命活动,增产增收:菌群中的胶冻样芽孢菌、侧孢芽孢菌、地衣芽孢菌等有益菌可促进作物根系生长,须根增多。有益微生物菌群代谢产生的植物内源酶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经由根系进入植物体内,促进叶片光合作用,调节营养元素往果实流动,膨果增产效果明显。与施用化肥相比,在等价投入的情况下可增产1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