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荃青石对陶瓷手模抗折强度的影响
在不同烧成温度下,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随茧青石加入量的变化,陶瓷手模抗折强度的变化基本上体现了材料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的变化,即B试样在1320℃和1340℃的抗折强度出现大值,其它试样的抗折强度在所有烧成温度下都呈下降趋势。以上试验结果都显示了一个现象:茧青石加入量较多时,材料的物理性能出现下降,这与茧青石难以烧结的特性相吻合,茧青石的烧结范围很窄,接近茧
pvc手套模座
添加荃青石对陶瓷手模抗折强度的影响
在不同烧成温度下,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随茧青石加入量的变化,
陶瓷手模抗折强度的变化基本上体现了材料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的变化,即B试样在1320℃和1340℃的抗折强度出现大值,其它试样的抗折强度在所有烧成温度下都呈下降趋势。以上试验结果都显示了一个现象:茧青石加入量较多时,材料的物理性能出现下降,这与茧青石难以烧结的特性相吻合,茧青石的烧结范围很窄,接近茧青石的合成温度(1400℃一14500C),虽然在配方中存在部分民石、石英等助熔剂,但仍无法实现茧青石的完全烧结。添加荃青石对陶瓷手模热膨胀系数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不同茧青石添加量的材料在烧成温度为1340℃下烧成的样品,测试其热膨胀系数和热稳定性的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的测试结果可见,茧青石的加入可以降低基础陶瓷手模坯料的热膨胀系数,而且,茧青石的加入量越多,复合材料的膨胀系数越低,膨胀系数的降低是有利于提高陶瓷手模的热稳定性的;但膨胀系数低的E试样并不是热稳定性高的,这是由于E试样的抗折强度太低造成的。根据陶瓷材料热应力学的理论可知,陶瓷抗热震断裂性的高低可以用热应力断裂抵抗因子R来表示,其中:6f为陶瓷的抗拉强度,二为泊松比。为热膨胀系数,E为弹性模量。上述方程式表明,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随热膨胀系数的降低而提高、随强度的提高而提高,对传统陶瓷材料来讲,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一般变化不大,要提高陶瓷的热稳定性,的途径有两点:一是降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二是提高陶瓷的抗拉强度。在这里,我们把抗拉强度简单的用抗折强度替代,因此,单独降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并不一定会提高试样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降低热膨胀系数的同时强化材料的抗折强度或保持强度不受较大影响,才能真正提高陶瓷手模的热稳定性
虽然
陶瓷手模是一种工业陶瓷,但所使用的原料与传统日用陶瓷是相同的,包括粘土、石英和长石等。因此产品的热膨胀系数仍然偏大,室温~800℃的热膨胀系数一般在5.5×10-6/℃以上。随着手套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加快,对陶瓷手模的热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现有陶瓷手模原料配方进行调整以降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很有必要。

陶瓷手模热应力的分类
陶瓷手模热应力按其产生的本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热应力(又称为组织应力)和二类是热应力。一类热应力,即材料由各项异性膨胀的晶粒组成的多晶体或多相材料,其各个晶粒膨胀相等的方向是与系统的各个部分不一致的,当材料中的晶相有可以多型转变而伴随有大的体积改变时,将产生大的热应力,此为一类热应力。二类热应力与一类热应力不同,它可在均匀材料中出现,一般出现在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稳定的热流通过陶瓷材料时,由于外力的作用限定了陶瓷材料的自由膨胀而产生二类热应力。

直接浸制法,也是历史比较悠久的制取方法,它的特点是工艺成熟,该方法生产的乳胶模具制品市场比重大,乳胶消耗量大。它是将乳胶模具制品的模具直接浸入配合好的胶乳中,然后进行干燥成膜,硫化后即可制得成品。
乳胶压出法。该方法是利用一定的压力(静位压力或稍加压力)作用下,使胶乳通过所需要的断面口型压出,成型为实心或空心的半成品,再经加工制成胶乳制品。利用该法生产的胶乳制品主要有胶乳胶丝和胶管,还有少量特殊断面结构的制品。
当然还有另外的很多不同胶种的产品的不同制取方法。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