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应保证其客观性、系统性和文件化的要求,应按审核程序执行。内审的程序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规定:
A、审核的范围,可包括审核的地理区域、部门或体系要素;
B、审核的频次,应根据组织自身的管理状况和外部机构要求确定;
C、审核的方法,一般可包括检查文件及记录,观察现场及操作,与相关人员面谈等;
D、审核组的要求和职责,如审核组长及组员的能力与职责等
环境管理体系平台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应保证其客观性、系统性和文件化的要求,应按审核程序执行。内审的程序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规定:
A、审核的范围,可包括审核的地理区域、部门或体系要素;
B、审核的频次,应根据组织自身的管理状况和外部机构要求确定;
C、审核的方法,一般可包括检查文件及记录,观察现场及操作,与相关人员面谈等;
D、审核组的要求和职责,如审核组长及组员的能力与职责等;
E、审核报告及结果的要求和报送办法等。在开展每次审核前应制定审核计划(方案),包括人员与时间的安排。审核的内容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要(复)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环境管理体系简称EMS,我国新版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是:GB/T 24001-2016。
等同于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一个组织积极寻找改进的机会,努力提高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由于环境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改进的问题,所以,环境管理的目标是持续改进,这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企业采取措施,提高环境绩效比较容易做,在环境得到改善后,保持现有的环境管理水平及环境管理绩效也能开展,但是,要提升管理绩效却比较难,原因在于管理者缺乏持续改进的意识。对'改进',企业的管理者更多地把它理解为没有达到标准或没有满足时,通过改进达到标准或得到满足,这方面工作实际上不能称为“quot:改进”,只是一种“改正”。“改进”应该是指所满足的标准的不断提高,由于标准提高,如果企业通过努力仍能满足标准,那么,这时企业是在“改进”。做一次“改进”是不够的,从企业的长期发展以及环境保护要求出发,企业需要的是“持续改进”。

ISO14000系列标准的重要特点是,首先,该标准不是强制的,而是自愿采用的。ISO14000 系列标准借鉴了ISO9000 标准的成功经验,使标准具有广泛适用性和灵活性,它可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处于不同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下的组织。
本公司先有从业人员30余名,背景涉及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自动化控制、电子通信、计算机、施工建筑、市政水利、、无人机、勘探测绘、化工、食品等行业;目前公司本科学历以上超过90%,从事认证咨询服务经验超过10年以上,均有在各大认证服务机构的工作经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