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星三角接法图解
有些集合式电容器有3个,甚至是4、5个接线柱,它这个里面是两个或是多个电容单元组合而成的。如果要接成Y型,可以把一个这样的电容器当成一相的电容,拿3个就可以组成Y形了,有些端子是公共端无需接线的。在电路分析里,电路的响应有两种,一种是零输入响应,一种是零状态响应。 如果只能用一个接入电路,有些只能是接线三角形的,具体要看电容器内部的单元组成跟接线方式
谐振电容器规格
电容器星三角接法图解
有些集合式电容器有3个,甚至是4、5个接线柱,它这个里面是两个或是多个电容单元组合而成的。如果要接成Y型,可以把一个这样的电容器当成一相的电容,拿3个就可以组成Y形了,有些端子是公共端无需接线的。在电路分析里,电路的响应有两种,一种是零输入响应,一种是零状态响应。 如果只能用一个接入电路,有些只能是接线三角形的,具体要看电容器内部的单元组成跟接线方式,不能一概而论。一般工业上是高压3个单相的两接线柱的电容组成Y形, 低压的用1个三接线柱的电容器接成三角形,因为它内部已经接成了三角形了的,留了3个端子直接接线就OK了。
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我们看到市售的整流电源在拔下插头后,上面的发光二极管还会继续亮一会儿,然后逐渐熄灭,就是因为里面的电容事先存储了电能,然后释放。当然这个电容原本是用作滤波的。至于电容滤波,不知你有没有用整流电源听随身听的经历,一般低质的电源由于厂家出于节约成本考虑使用了较小容量的滤波电容,造成耳机中有嗡嗡声。在运行过程中若发现电容器外壳膨胀应及时采取措施,膨胀严重者应立即停止使用,以免事故扩大。这时可以在电源两端并接上一个较大容量的电解电容(1000μF,注意正极接正极),一般可以改善效果。发烧友制作HiFi音响,都要用至少1万微法以上的电容器来滤波,滤波电容越大,输出的电压波形越接近直流,而且大电容的储能作用,使得突发的大信号到来时,电路有足够的能量转换为强劲有力的音频输出。这时,大电容的作用有点像水库,使得原来汹涌的水流平滑地输出,并可以保证下游大量用水时的供应。
这里用E电动势作为电动势的符号,以区别于电场强度E。这个问题的提出和教材(包括一些大学教材)有关。教材常把用电源对电容器充放电过程表示为图6.9。这样表示有三个问题:1.只用电动势E电动势不能完全表示电源的特性,电源的特性必须用电动势E电动势和内阻r两个物理量描述,不存在内阻r= 0的电源。主要原因就是温度加速化学反应而使介质随时间退化失效,这样电容寿命终结。2.实际充电过程中电源内阻r可以起到限制充电电流的作用;但是如果电容器的电容较大、电源电动势较高,还需要在电路中串接限流电阻以防止充电电流过大损坏电源和电流表。3.如果电容器电容较大且充电电压较高,放电时也应增加限流电阻,以免损坏电流表。
下面就讨论电源给电容器充电的过程中能量的分配问题,设电源电动势和电容器电容量都不大,充电电路如图6.10和图6.11所示。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会造成大电容的分布电感比较大,导致高频性能不好,而小电容则刚刚相反,So,如果为了让低频、高频信号都很好地通过,那么就可以采用一个大电容再并上一个小电容的方式(其实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PCB布局之一了)。图6.10 和图6.11 是一样的,只是对电源的表示方法不同,图6.10 中把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分开表示,图6.11中把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合起来标注在电源下方,这样才是电源的正确表示方法。
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正比于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设开始充电之前电容器不带电,图6.12中的斜线是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和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的关系曲线。充电结束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U=E电动势。在斜直线下面的两个窄竖长方形的高度为在当前电容器带电q时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U,窄竖长方形的宽度为设想在电压U之下又充入的小电荷量Δq,窄竖长方形的面积为在充入小电荷量Δq的过程中电源对电容器做的功UΔq。如果把整个充电过程用很多个窄竖长方形表示,所有窄竖长方形面积之和即近似等于整个充电过程中电源对电容器做功之和。但实际上大于1uF的电容大多为电解电容,有很大的电感成份,所以频率高后反而阻抗会增大。窄竖长方形的个数越多,其面积之和就越接近斜直线下的三角形面积,所以可知在整个充电过程中电源对电容器做的功为斜直线下的三角形面积,即W= 1/2*QE电动势,此即为电容器储存的能量。在整个充电过程中电源电动势做功QE电动势,即图6.12中为以斜直线为对角线的矩形面积。电源电动势做功QE电动势与电容器储存的能量W=1/2*QE电动势之差为图6.12中斜直线上方的三角形面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