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发展水肥一体化?一是有利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用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出占世界26%的农产品,主要粮食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只有发达的一半,我国缺水比缺地更严峻。化肥用量居世界首位,利用率发达20%以上,低效高耗,浪费严重。应用水肥一体化可节约用水4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20%以上。
二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应用水肥一
喷灌比例施肥器安装公司
为什么要发展水肥一体化?一是有利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用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出占世界26%的农产品,主要粮食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只有发达的一半,我国缺水比缺地更严峻。化肥用量居世界首位,利用率发达20%以上,低效高耗,浪费严重。应用水肥一体化可节约用水4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20%以上。
二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应用水肥一体化,既充分满足了作物的水需求,又提供了的养分,大幅提高了单产。
三是有利于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我国每年旱灾发生面积3亿~4亿亩,成灾2亿多亩,绝收近5000万亩,因旱损失粮食500亿公斤。应用水肥一体化可以节水40%,以现有的农业灌溉水量可以扩大灌溉面积3亿~4亿亩。
四是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发展水肥一体化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了条件;、施肥均匀,长相一致,商品性好;便于配备传感与控制设备,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大幅提高水、肥、地、人工效率。
五是有利于农业生态安全。土壤湿润比只有60%,病害减少30%以上,用量减少25%以上。少农残,更安全;水分和肥料集中分布在作物根层,避免深层渗漏,既生态又环保。
六是让农民轻松体面的劳动,而不再像传统农业操作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
水肥一体化发展潜力巨大经过多年的推广,水肥一体化已经从以前的“农业”、“形象工程”开始普及,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从到地方各级重视;二是专门印发补贴指导意见,支持政策有力;三是从经济作物到大田作物,技术模式成熟;四是、科研、推广、企业、农民对其形成共识,发展环境有利;五是投入大幅下降,每亩大田投资600~800元,经济作物投资1000~1500元。
据门统计,我国目前有5亿多亩耕地适合发展水肥一体化,同时我国水溶肥、液体肥刚刚起步,总用量不到500万吨,发展潜力巨大。
针对我省具体实际,发展水肥一体化应突出区域模式。黄淮麦区,宜推广小麦、玉米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农业,主要优势作物是蔬菜、瓜果和花卉等经济作物;果园,主要优势作物是苹果、葡萄等水果,推广滴灌、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没有水源或水源不足的需要在配备集雨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实现滴灌、微喷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化适用范围:
该项技术适宜于有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并已建设或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推广应用。主要适用于设施农业栽培、果园栽培和棉花等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以及经济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
水肥一体化未来发展前景:
水肥一体化的灌溉用水时,要坚持依法管水和科学调度,打击偷水、抢水等行为。维护用水秩序和合法用水权利,为灌区创造良好的环境。灌溉期结束后及时进行资料整编,进行流量监测和调度情况分析,计算各渠系水利用系数,进行奖罚考核。同时认真分析灌溉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提高灌溉的水利用效率。
灌溉施肥的操作。
1、肥料溶解与混匀:施用液态肥料时不需要搅动或混合,一般固态肥料需要与水混合搅拌成液肥,必要时分离,避免出现沉淀等问题。
2、施肥量控制:施肥时要掌握剂量,注入肥液的适宜浓度大约为灌溉流量的0.1%。例如灌溉流量为50m3/亩,注入肥液大约为50升/亩;过量施用可能会使作物致死以及环境污染。
3、灌溉施肥的程序分3个阶段:阶段,选用不含肥的水湿润;第二阶段,施用肥料溶液灌溉;第三阶段,用不含肥的水清洗灌溉系统。
总之,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的节本增效的实用技术,在有条件的农区只要前期的投资解决,又有技术力量支持,推广应用起来将成为助农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