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化学式为N2,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而且一般氮气比空气密度小。氮气占大气总量的78.08%(体积分数),是空气的主要成份。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至-195.8℃时,变成没有颜色的液体,冷却至-209.8℃时,液态氮变成雪状的固体。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常被用来制作防腐剂。但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用来制取对人
氮气提供商
氮气,化学式为N2,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而且一般氮气比空气密度小。氮气占大气总量的78.08%(体积分数),是空气的主要成份。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至-195.8℃时,变成没有颜色的液体,冷却至-209.8℃时,液态氮变成雪状的固体。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常被用来制作防腐剂。但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用来制取对人类有用的新物质。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溶解性:难溶于水、乙醇。
主要用途:用于合成氨,制硝i酸,用作物质保护剂,冷冻剂。
pH值:
熔点(℃):-209.8
相对密度(水=1):0.81(-196℃)
沸点(℃):-195.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7
闪点(℃):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i炸下限[%(V/V)]:无意义
临界温度(℃):-147
爆i炸上限[%(V/V)]: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3.40
饱和蒸气压(kPa):1026.42(-173℃)

表面上看来,佛契哥特的研究与一氧化氮并无直接关联,而是关于乙酰等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1953年他发表了首篇关于乙酰和组胺致兔离体血管条收缩的,这与当时公认的对整体动物静注乙酰或组胺会引起血管舒张的观点恰恰相反。但他坚持自己的实验重复性良好,且观察无误,并在1955年发表的《血管平滑肌药理学》综述中提出假设,认为犹如能有α和β两种受体,血管平滑肌上也同时含有运动性和抑制性两种能受体——这一结论是错误的,然而在当时这一观点一直被当做而被认可。
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刺激内皮细胞可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这次似乎是单刀直入,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血管内皮细胞受刺激后会释放某种物质,该种物质扩散至平滑肌并导致其收缩。佛契哥特像是受到某种特殊的启示,他回忆道:“那天早晨我刚醒来,一个漂亮的实验设计突然闯入我的脑海。于是我来到实验室,立即按照这一方案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被撰写成发表于1980年的《自然》杂志上,的名字是《内皮细胞是乙酰诱发动脉平滑肌舒张的必需因素》。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