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照护模式
1.居家照护 也是多数老年人的选择,居家照护可使老年人有归属感,消除陌生感,减少焦1虑恐惧,但面临如何照护老人的问题。居家照护者通常缺乏照护经验及技能,只能满足老人基本日常需求。一些基础护理问题就无法解决,如预防压疮等,更别提其他有难度的护理。
2.养老院/医养结合机构照护 养老院/医养结合机构内配置具有一定
古田养老
三种照护模式
1.居家照护 也是多数老年人的选择,居家照护可使老年人有归属感,消除陌生感,减少焦1虑恐惧,但面临如何照护老人的问题。居家照护者通常缺乏照护经验及技能,只能满足老人基本日常需求。一些基础护理问题就无法解决,如预防压疮等,更别提其他有难度的护理。
2.养老院/医养结合机构照护 养老院/医养结合机构内配置具有一定护理经验的护理员对老人进行照护,但多数机构无法实现一对一照护。
3.医1疗机构照护 当前,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推动下,部分医1疗机构设置了医养结合病房、老年护理1床位等,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
一般说来,“公建民营”属于建设福利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所采取的常规做法。这在那些经济发达的或地区是常见的。
“公建民营”的要求很严格:首先,这种福利型养老服务设施或养老护理机构,要解决老年人群中高龄、失能失智老人对专1业养老护理服务的需求,并优先保障“三无”、“五保”、军烈属和经济困难的低收入老人的护理服务需求。而对那些享乐型、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型的高1档养老机构则由市场去自发调节,不在政1府出资建设之列;
其次,必须建立和实施基本的公共财政政策,明确政1府承担基本养老服务职能的责任,才能使各级政1府真正成为这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护理服务机构建设的投资主体;
第三,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一套完备的检查监督机制,才能使这种做法依法依规、公平有序地进行;
第四,这种做法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紧密相关。在经济尚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只能先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有财政承受能力的地区做起,再逐步推展到全l国。

目前在那些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限于财力不足,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护理服务机构,离推行“公建民营”还有相当距离,先从“民办公助”做起更切实、更妥贴,更有实效。
因为从政1府的角度而言,首先,“民办公助”的投资主体是民间力量,政1府只是相应的资助,出的是小钱,发挥的却是大作用,可以调动民间力量投入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完成政1府想做却限于财力还一时做不了的大事情;
其次,政1府资助未能改变其他多种经济成分的所有制性质,因此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可以更多地和物质利益原则挂钩,与市场经济接轨,带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第三,政1府的资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政1府的意图、老年人的需要以及机构发展需要坚持的正确方向贯彻进去,政1府能够随时施加一定的干预和影响,使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能够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只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政1府财力的增强,在福利和公益服务领域的“民办公助”才可以逐步让位给“公建民营”,这样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护理机构的福利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才更能够真正凸显出来。
找到兴趣后,还需多参与社会活动
老年人找到兴趣点后,除了自己多了解多学习,还应该多参与社会活动,结识更多有同样爱好的人群,这样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水平,还可由此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给自己的晚年生活增添乐趣。
兴趣和爱好是老年人充实生活的妙药良方,它会使自己重新找到自己晚年生活的位置,而且能够从中获得自我价值感。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