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后的循环水经高位收水装置“U”型槽汇入集水槽至循环水泵房进水间,再经过循环水泵升压后送回主厂房循环冷却使用。集水槽为地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百万机组的集水槽高度约在14 ~23 m 之间,沿冷却塔径向布置,与竖井相连。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其内全部盛满循环冷却水,其结构设计采用传统的平面假定计算不能满足集水槽结构设计安全经济的要求。
集水槽主要承
三角堰板式集水槽参数
冷却后的循环水经高位收水装置“U”型槽汇入集水槽至循环水泵房进水间,再经过循环水泵升压后送回主厂房循环冷却使用。集水槽为地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百万机组的集水槽高度约在14 ~23 m 之间,沿冷却塔径向布置,与竖井相连。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其内全部盛满循环冷却水,其结构设计采用传统的平面假定计算不能满足集水槽结构设计安全经济的要求。
集水槽主要承受集水槽内的内水压力作用,其次是单层配水槽传来的集中荷载及风荷载。内水压力随水深增加,压力越大,在内水压力作用下,集水槽壁板同时承受弯矩与拉力作用。采用传统平面假定方法不易准确计算出集水槽壁板承受的拉力,且不能根据水压力的特点进行变截面设计,同时忽略了暗框架与集水槽壁板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内水压力。
对于暗框架而言,采用传统平面假定计算,暗框架布置间距范围的内水压力全部由暗框架承受。由此计算计算出的暗框架结构尺寸偏大,忽略了集水槽侧壁共同受力的作用,计算方法偏保守。不能达到优化设计,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
集水槽的材质、制作和安装工艺跟水质、水量、池容貌有着直接关系。但上述材料和制作工艺均存在着不同弊病:普通钢板易锈蚀而影响出水水质且防腐繁琐;塑料堰板强度低、易老化变形,使其不能随意调整水平精度,导致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均衡集水;混凝土槽体表面粗糙、占池体积大、易滋生青苔;玻璃钢复合集水槽难以达到卫生要求。即使在池体因自然沉降影响平衡时,通过简便的调整仍能保持水平,有利于保证出水的水质水量,免除了除锈的成本和定期清洗的繁杂劳动,简化了管理,美化了环境。具体规格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做。
(作者: 来源:)